宋隐朱元璋

第959章杂交水稻即将成熟(1/2)

 宋隐看到朱棣对于自己带过来的寒门学子如此赞赏有加,也是笑了。

 “其实他们还得感谢燕王殿下给予他们大展身手机会,否则他们纵然有再大才能,也无用武之地。”

 朱棣忍不住认真地看着宋隐,脱口而出,“宋师,本王怎么觉得宋师就是妥妥的佞臣。”

 宋隐当即狂翻白眼,“燕王殿下,微臣是忠臣好吗?”

 回到北平府后,宋隐休息了一日,就去了农场。

 宋隐让研究院研究的化肥,经过多次试种,终于可以进行全面推广。

 而宋隐推出的杂交水稻,也即将到了收获季节。

 宋隐一踏进农场,农场里工作的技术人员立刻就围了过来。

 “宋大人,您来了。”

 “诸位辛苦了,这批杂交稻表现如何?

 一听到宋隐问起杂交稻表现,一个个技术人员都眉飞色舞,“宋大人,这些杂交稻收成至少能比普通稻谷增长一倍。”

 “宋大人快看,这沉甸甸稻谷一粒粒都颗粒饱满,几乎没有空心,收成肯定不错。”

 宋隐淡淡一笑,蹲下身捧起一穗稻穗打量起来。

 果然,手中稻穗重量十足,真是沉甸甸的。

 “不错,种子虽好,但是也多亏你们花了心思精心打理,这才有了这么好的收成。”

 宋隐毫不吝啬自己对农田里技术人员赞扬。

 在场的技术员两眼冒光,都笑了。

 “不过你们也不能得意忘形,任何事情都永无止境,不是不行,而是还没有找到科学的种植和培育方法。”

 听到宋隐开口,在场的技术人员全都屏声静气,认真听讲。

 “你们只管大胆预估一下,这些杂交稻亩产能有多少斤?”

 宋隐当场询问。

 听到询问,有一名技术员脱口而出,“宋大人,小地预估能亩产六百斤。”

 宋隐不置可否地问,“你们有没有信心研制出可以亩产八百斤、九百斤,甚至是上千斤的水稻?”

 “上千斤?”

 在场的所有技术员都嘶了一声,难以置信地看着宋隐。

 “宋大人,真有那么高产的稻谷吗?”

 随着一名技术员开口,所有人都充满期待地看着宋隐。

 宋隐非常自信点头,“没错,只要诸位用心去研究,亩产量达到千斤不是梦,更不是笑话。”

 宋隐想到自己来到大明前的那个年代,那时国内水稻亩产已经突破千斤大关。

 古代自然气候干净,也没有什么污染,只要有心,不见得就培育不出来更加高产的水稻。

 “宋大人说的是。”

 “宋大人如此有信心,我等拼了。”

 顿时,这些技术员都像是打了鸡血似的,一个个都斗志昂扬,仿佛浑身上下都有使不完的劲。

 而周边正在田地里查看水稻情况的农人,却是一个比一个眼珠子瞪得还大,全都是一脸不可思议神色。

 水稻亩产如果能达到千斤,那得是一种多么变态的水稻啊!

 反而是宋隐,满脸自信。

 现在他多少有些明白,在现代时,为什么那些大老板都喜欢给员工画大饼了。

 有些没有心计,心思单纯的员工,还是很享受这种大饼的。

 宋隐直到夜色渐黑,这才离开农场。

 虽然还没有到收获时节,但是看那一节节都饱满的稻穗,看来收成不会差了。

 翌日,宋隐去见了朱棣。

 朱棣一听说是宋隐来了,心头是又惊又喜。

 他这个宋师有多懒,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事情。

 不是大事连他这堂堂藩王,都不敢轻易去打扰宋隐。

 可是现在,宋隐却主动来访,定然不会来跟他聊天那么简单。

 只是不知道宋隐带来的消息,给自己的是惊还是喜。

 “宋师快请上座。”

 看到宋隐进来,朱棣连忙站起身来主动迎了过去。

 宋隐也不客气,对朱棣点头示意就来到茶桌前坐下,早有内侍替宋隐倒了一杯热茶。

 不在人前,朱棣哪里还有在朝鲜时如同帝王般的威严。

 而宋隐也没有了身为臣子的恭敬。

 在外面,尤其是朝鲜人面前,宋隐对朱棣是一口一个微臣,给足了朱棣面子。

 可是回到大明后,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了。

 他宋隐可是连朱元璋都不放在眼里,何况是朱棣。

 “殿下,可以通知下去,在离试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