捉妖

第114章 横渠四句(加更)(2/3)

  见姜云点头,许小刚瞬间一脸幽怨的盯着姜云,这家伙绝对是个怪胎。

  明明自己姐弟二人,刚到南州府时,他体内的法力才只有一丁点。

  可现在,竟已经跨入道门六品内丹境。

  困扰其他人的瓶颈啊,什么的,在姜云身上从来就没有见到过。

  仿佛只要慢慢修炼,体内法力达到后,就顺利进入下一个阶段。

  这样的修炼速度,恐怕已经比得上儒,佛两门内,最顶尖的天才了。

  姜云起身,稍微活动了一下身体。

  “你这几日不是在国公府休息吗?怎么也出来了?”姜云好奇的问道。

  许小刚耸了耸肩,说道:“今日咱们有任务。”

  “今天是尘明诗会的日子。”

  “韦总旗接的差事,咱们三十多号人,得去尘明诗会巡逻。”

  “韦总旗让我来通知你一声呢。”

  尘明诗会?

  他忽然想起,前几日冯贝儿好像也来邀请过自己。

  这尘明诗会在周朝,有两百年的历史了。

  据说两百年前,仁义学宫中,有一位名叫赵尘明的大儒,此人儒法大成,突破到儒家两品正气境,念诗便成刀剑,成汪洋,成高山,儒法浩瀚。

  年关将至,恰逢当时的陛下寿辰,赵尘明只身前往大周王朝的东边,跨过大河,来到东方妖国,斩杀三只大妖的头颅回京。

  当做寿礼,赠予当时的皇帝。

  皇帝大喜,便令众人以诗赞颂,久而久之,这习俗便流传至今。

  京中在年关前,便会举行这尘明诗会。

  虽说是仁义学宫举行,但京中五大学宫的弟子,各大喜爱诗词之道的大臣,都会前往。

  算是京城内的一桩盛事。

  姜云明白了,就是说大型聚众的活动,让咱们锦衣卫去当安保呗。

  “尘明诗会可热闹了,晚点我姐也会带姜丫头去逛逛。”

  钱不愁并未住在客栈内,他这段时间,大多数时间都住在北城兵马司。

  过年了,各个部门都很忙。

  到了夜里,韦怀安所率领的三十余个锦衣卫,都换上了便装,来到尘明诗会。

  尘明诗会举行的地点,是在内城的主干道上,宽有百尺。

  整条街,灯火通明,两侧点满灯笼,照得如同白昼,天色刚暗,内城之中,便有烟花响起。

  烟花响起之际,亦是尘明诗会正式开始之时。

  宽百尺的大街上,人头涌动,两侧更有不少商贩借此机会,贩卖糖葫芦,小糖人等吃食。

  更有许多读书人,在街道中,随便寻了一处地方,面前摆放着自己所著的诗词文集,供前来的读书人欣赏交流。

  当然整个尘明诗会最大的重头戏,还是仁义学宫所举办的诗会。

  在中央大街十字交叉的路口,已经搭上高台,再晚些时候,便会正式举行。

  姜云和许小刚二人并肩在街道上闲逛。

  许小刚背着手,显然对尘明诗会很是熟悉,笑着给姜云介绍:“你看这街上,多少富贵小姐,也都出来了。”

  “尘明诗会,可经常会有富家小姐和学宫学子一见钟情,两情相悦的故事发生。”

  学宫学子,在整个京城,也算得上是炙手可热的人才。

  朝堂中的大臣,多是由这五大学宫出来。

  若是在学宫中,表现优异,入朝为官,便天然会有学宫长辈照拂。

  更何况,学宫学子,大多数都样貌不错,彬彬有礼,在许多富贵小姐眼中,比权贵子弟,成天只知道瞎折腾强多了。

  姜云倒是新奇,逛着街,时不时也会翻看一下路边书生所作的诗词。

  当然,水平都是泛泛之辈。

  “姜公子。”

  突然间,一个声音从后面响起,姜云回头一看,冯贝儿正带着两个丫鬟,站在身后。

  冯贝儿的双眼,带着一丝惊喜之色:“我就知道姜公子拥有如此才气之人,肯定会来此地。”

  她身后的两个丫鬟,手中还抱着许多诗词文集。

  冯贝儿心善,知道许多摆摊售卖自己诗词的书生,或许囊中羞涩,便买上不少。

  姜云作揖笑道:“冯姑娘,我是有公务在身,前来……维持秩序的。”

  冯贝儿双眼一亮,突然想到什么,说道:“姜公子,待会仁义学宫的诗会就会正式开始了。”

  “有学宫大儒亲自前来。”

  “你要不要参加?”

  姜云眉毛微微一皱,问道:“冯姑娘……”

  “若是作出令大儒满意的诗词,学宫的诗词彩头,可是不菲。”
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