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局曝光古人皇功业,惊呆皇帝们

第145章 帝乙才是重用小臣的商王(2/3)

  (所以我感谢那些奢侈品,从来不割穷人韭菜。)

  (商王,有点东西啊!)

  大汉,

  汉灵帝激动的狂吼。

  “朕悟了,朕悟了!”

  制衡,帝王之术。

  关键是找对合作对象。

  “找谁呢?”

  汉灵帝绞尽脑汁,朝堂上的公侯都是想要他死的,对了,听说民间有一个张角,很得民心,能不能跟他合作呢?

  汉灵帝不知道为什么,一想到这个提议,就感觉浑身一个激灵。

  这是....上天的提示,是朕找对人了?

  大明。

  崇祯虽然学习了很久的帝王心术,纵横之道。

  可还是被帝乙给震惊了。

  “为什么我一看就会,一学就废。”

  “明明找神权贵族合作很简单的一招啊。”

  “我怎么就是事前想不到呢?”

  他懊恼的敲打自己的脑袋。

  这时候,锦衣卫有密探来报。

  “启禀陛下,刚刚从前线得来线报,有人弹劾袁崇焕,私自卖粮给蒙古部落。”

  啥玩意?

  崇祯都懵了,袁崇焕,还能干出这种事。

  “确定了吗?”

  他问。

  “确定了,陛下,您应该早做定夺。”锦衣卫谏言。

  这时候,一封奏折也被送了过来,是袁崇焕的,崇祯打开,里面也写到了此事!

  袁崇焕说的是,敌人的敌人就是盟友,蒙古部族跟金人不合,不如养着蒙古对付金人。

  锦衣卫自然也知道这封奏折,他出言道:“陛下,袁崇焕此人当斩啊!”

  崇祯却摆摆手,“朕刚刚学了新知识,敌人的敌人就是盟友,没错的,此事袁崇焕做的不错,当赏!”

  锦衣卫:“?????!!!!”

  你学了啥玩意?

  你确定你会了,不是废了?

  还敌人的敌人是盟友,你确定蒙古跟金人是敌人,不是盟友?

  你把纵横之术用成了资助敌人,我一个大老粗都知道,陛下跟袁崇焕一样,都是一对棒槌!

  除了吹牛皮,干啥啥不行。

  但崇祯不听,总觉得自己才是对的,我还是昨天的我吗?不是了!

  天幕中,

  帝乙终于完成了内政改革的最后一环。

  用贵族献祭,重启首子献祭制,对王畿内的诸侯加强了管理之后。

  帝乙终于开始在吏治上动手了。

  一辆辆马车从殷商王都出发,向着各个分地区传令。

  “大王又令:”

  殷商急需要治国之才,凡是自认为有能力者,可以前往殷王都,接受大王的考教,合格者,根据才能授予相符的官职。”

  马车每到一处,就敲锣打鼓,宣告帝乙的诏令。

  一个小臣,激动的拦住了马车。

  “天使,你说的是真的吗?咱们殷商当官,不看血脉出身了?”

  “不看了,只要你有伊尹之才,哪怕你是奴隶,你也能成为丞相。”

  “大王万年,殷商万年啊!”

  小臣们激动了,立刻收拾铺盖,朝着殷王都而去。

  【这就是帝乙时期的又一次改革,不拘一格选拔人才!】

  【在殷商时期,真正第一次大规模打破世袭制,只看才能选拔人才的人,是商王帝乙。】

  【帝乙选拔的就是小臣。】

  【因为帝乙需要的是能治国的文臣,这种人,不读书识字是不可能当官的,不认识字,连政务都处理不了。】

  【很多人,以为重用小臣的是商纣王,其实不是,而是帝乙。】

  【商纣王时期重用的是奴隶多于小臣,因为商纣王时期,官职空缺最多的是武将体系,而且,因为战争太多,武将体系的官吏,从高到低,战死者太多。

  所以,商纣王需要更多的武将以及中低层的指挥官,这些奴隶都可以胜任,而且,只有奴隶才愿意去用命搏杀一个前程,小臣走的都是文官治国的路子。

  他们才不会跟大头兵在战场上卖命换功勋呢,等大头兵打下了封地,他们才过去治理当地的。】

  (我靠,这不是一切都通了吗,历史是层层累积的,我就说,商纣王变法改革给人一种特别虚假的感觉,感觉他太超前了,原来不是他超前,而是,殷商又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,完成了商纣王的前置改革的环节,给商纣王改革提供了参考。)

  (帝乙第一次大规模的打破世袭制,以才能选拔小臣,这就是商纣王改革的前车之鉴,商纣王的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