废土开发日记

第245章 全自动蔬菜移栽机(2/3)

的蔬菜基地。”

  洋马的两个球型摄像头缓缓旋转,聚焦于远方。

  那里有着一座座海上高塔,塔顶上是铺的宽阔土层,这样的悬空层已经越来越多,看着就像死海里长出的巨大平面蘑菇。

  这都是土地部的成果。

  “闻所未闻的填海造陆技术。”

  洋马的电子眼微微放光:“在农业领域中,最大的限制就是可种植的土地太少。”

  “如果能够解决这一点,将可用土地不断扩大,那么农业的成本就能得到持续降低,这一领域将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。”

  “董事长,这种悬空层技术可以被大规模复刻吗?”

  周异摇头。

  目前还是靠伍一的控沙能力手搓,用一块块泥板打造出悬空层,速度上快不起来。

  “可惜。不过只要在扩大土地就是好事,终究会从量变演化成质变。”

  移栽机又说:“董事长,当前是春季,适宜种植蔬菜。本地土壤我已经确认过,虽然算不上肥沃,但已经达到了基准线。我建议,选择大白菜和白萝卜这两种高产蔬菜。”

  “按照普通品种的种子,大白菜只要60-90天天就能形成叶球,继而收获。亩产一般在1500-5000公斤之间,上下区间很大,需要第一年收成才能确定实际产量。”

  “春季播种的白萝卜生长周期大约在50天左右,而秋冬萝卜的生长期则在70-120天。采用标准流程种植,亩产一般在1500-3000公斤之间。”

  “种植大白菜和白萝卜都相对容易,产量大且稳定。”

  周异惊了。

  这两种蔬菜的产量比他想象得要高。

  他记得,之前花生亩产约120公斤,红薯亩产200公斤,这边蔬菜直接是十倍。

  郑陶解释道:“董事长,没有之前那一年的土壤改良和轮作,种蔬菜是很难的。这方面铁马和铜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,它们坚持在对土壤进行保护和可持续开发。”

  “蔬菜种植在播种、育苗、浇水、除草、施肥和收割等方面都需要较大的人力投入。此外,还需要预防病虫害的发生,以及及时采摘收成,保证蔬菜的新鲜度和质量。”

  对这一点周异倒是有感受。

  收获花生和红薯有农机兄弟就搞定,但后来种西瓜,多亏郑陶招了不少务农团退休人员照顾和采摘。

  周异想了想:“老郑,看来我们也需要一个务农团。”

  “董事长,如果有就最好了。”

  “那以你看,我们的务农团以什么形式合适一点?”

  郑陶摸了摸胡须:“依我看,可以用之前退休的务农团成员作为基础,先从发展联盟三座城市,以及附近的城市里招募退休的务农人员。”

  “这些人员大多数都在35岁以上,属老年人,每天的精力、体力和耐力不如青年。不过他们经验充足,公司需要的是精细化操作,并不缺乏重复劳动力。”

  “我们有免费的医疗后勤,能够让员工延缓衰老,有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,还能赚到平均水准之上的薪酬。不愁找不到合适的农夫。”

  周异点头。

  这主意不错。

  在周异眼里,这些三十几岁的人才是年富力强,只要保证饮食和医疗,他们的工作经验将会派上大用场。

  他略作思索:“那就在农业部下正式成立一个农场,就叫「联合农场」。薪酬还是老样子,定为其他城市务农团的2倍,月薪6000菇。如果有额外的技术和新农作物改良,再在这个基础上提薪。”

  “工作同样是上4休1。”

  “老郑,你觉得怎么样?”

  郑陶笑着说:“董事长,这个待遇已经是顶尖了。因为有三位农机在,农场只要40人就足够,遇到蔬菜采摘农忙,再临时雇人就行。”

  “那就这么做,具体方面根据你们实际情况来。”

  “董事长,还有一件小事。”

  郑陶忽然脸色变得正经了起来。

  “从我的角度来看,农业部急需增加农机数量,至少要两名。今年我们要总共维系4000亩农田,铁马和铜牛的工作量要增加到160%,如果让它们持续超负荷运转,会对它们造成不可逆的损伤。”

  “它们本身不会抱怨,只会更卖力地工作,力图将这些做好。但我不能视若无睹,董事长,我们需要更多人手。”

  周异听得捏了捏鼻梁:“这事怪我,是我考虑不周了。”

  机电生命的长期高负荷运转,本就是很危险的事。

  公司前有达芬奇,后有农机兄弟。

  都属加班狂。

  周异对铁马说:“工作超负荷,这方面你一定要说,我有时候想不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