剑来,给我斩开这方天地

第262章 大夏京城(1/2)

  西北,大夏王朝,京城。

  这里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都,无论王朝如何更迭,但它的地位始终屹立不倒、巍然不动。

  流水的王朝,铁打的京城,说的就是这里!

  而自从大夏王朝上位后,这座古都也开始被人称呼为夏京。

  夏京南门口,走来一个年轻人,风尘仆仆,满面黄沙,许是赶路了很久。

  他独自一人,肩上挎了个布包袱,站在城门口,抬头看了半天城头,最后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:“我终于还是回来了啊...”

  进了城,许青白先找了一家酒楼走了进去。

  吃的喝的倒还是其次,他与店家三两句说清楚后,独自来到后院,又从水缸里拿瓢打了一盆清水。

  他放下包袱,弓起身子,双手掬水,浇在自己有些龟裂的脸庞上。

  迎面一阵冰凉,他因长时间赶路而产生的困倦顿时一扫而空,不禁神清气爽。

  许青白索性闭上眼睛,屏住呼吸,一头扎进身前的木盆里,让这份冰冰凉凉的感觉来得更加猛烈一些

  从东边的春山郡,再到西北的大夏京城,期间因为各种阴差阳错的耽搁,这段路他走了两年多,如今总算是走拢了!

  许青白洗漱了一番,摇头甩去头上的水渍,擦拭干净,又掸去青衫上的一路风尘,一番收拾后,他来到前堂里坐下,吃了两个小炒,这才再次出门,循着记忆里的方向,往城中某个方向走去。

  都说近乡情怯,许青白这一段路走得很慢。

  夏京很大,街道上人山人海,商贾如流,商铺林立。

  周围的人很多,但谁也不会注意到城里多了一个青衫身影,没有人认识他,更没有人会意他。

  虽然身边人来人往,人声鼎沸,但许青白却感到很自在。

  那年跟随母亲南下时,许青白才六岁。时隔十四年后再次回到这里,他只觉时过境迁,物是人非。

  许青白对于夏京的记忆已经很模糊,所以他没急着赶回老宅,他沿途走走停停,观观望望,不知所想。

  从街角转出来,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牌坊,大青石构造,三门四柱五楼,巍峨高大,上书“永乐坊”三字

  许青白对于其它街景记忆模糊,但唯独对于这座牌坊印象深刻。

  年幼时,他没少在这座牌坊下面追逐玩耍,在这里,保留着他对于老宅,对于夏城,为数不多的童年记忆。

  直到走到了这里,许青白这才有了一种久违和熟悉的感觉,才真正有了回家的感觉!

  许青白在牌坊下逗留良久,他伸手去摸了摸牌坊下那只已被人摸得乌黑发亮的石鼓,他会心一笑

  那些年,他常常在快要日落的时候,跑出来骑在石鼓上,翘首等待着从衙门里下工回来的父亲许立德,然后再从石鼓上顺理成章地骑到父亲的肩上,热热闹闹地一道回家。

  穿过牌坊,向坊里走不到百步,终于有一座宅子再映入许青白的眼帘。

  许青白停下脚步,隔着一段距离,他远远地望着,嘴角轻轻勾起一个上扬的弧度

  只见宅子门口,一个约莫五六岁的男孩正在撑着一头的棉皮筋,而另一头则被套在了大门口的石狮脖子上。而随着棉皮筋那一头不断被拔高,眼下的小男孩已经有些吃力地在用双手举着自己的这一头,高高地举过了头顶。

  而一位八九岁的小姑娘,正在这一人一狮所撑起的棉皮筋上来回跳跃,玩得不亦乐乎。

  只见小姑娘一个抬腿没有迈过去,棉绳瞬间被绷直,又承受不起这股力道,“啪”的一声,从中间应声而断。

  正撑着棉皮筋的小男孩也被牵扯得站立不稳,险些一个踉跄倒在地上!

  小男孩很快稳住了身形,他毫无怨言,赶紧跑过去拾起那断掉的两个线头,埋头再打一个死结,动作极其娴熟。

  如果再细看之下,此时的棉线上面已经密密麻麻打了不下十几个疙瘩了!

  而小女孩对小男孩的表现并不满意,她手叉着腰站在一旁,有些气愤地说道:“桃子,给你说过多少遍了,见我快要跨不过来的时候,你得稍微把棉绳放得松一些,这样就算碰到了也不会断掉了...”

  小男孩欲言又止,心里想着:“既然你都跳不过去,为何还要我举这么高!把棉绳那头从狮子的脖子降到腿上不就行了么,这样棉绳也不会老被你崩断了...”

  但他想了想,嘴巴上还是应道:“晓得了...晓得了...”

  小女孩叉腰催促道:“好了没有?”

  被唤作“桃子”的小男孩闻言应道:“小蜜姐,马上就好了!”

  小女孩又似乎放心不下,出言提醒道:“桃子啊,就算我再一个劲地催你,可你也别绑得太马虎咯,可别像上次那样,让我跳着跳着它自己个就散掉了!”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