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楼:在下神策将军神武侯

第562章 江南局势(1/2)

  “——九月初八!”

  辽国公府,正院厅堂内。

  贾玌手中捏着那份刚刚由礼部官员亲自送达、盖着鲜红部印的告示文书,目光落在“九月初八”那几个工整的楷字上,轻声呢喃着这个日子。

  厅堂内气氛激动。

  贾敬端坐于主位,他那张素来沉静如渊的脸上,罕见地透出一种如释重负的欣慰,眼底深处是积压多年终于得以舒展的亮光。

  他的妻子,贾梁氏,坐在丈夫下首,双手紧紧交握在膝上,眼眶已然泛红,强忍着几乎要夺眶而出的泪水,目光一瞬不瞬地落在儿子手中的文书上,充满了期盼与激动。

  这桩婚事,从议定之初,便是压在贾敬夫妇心头的一块巨石。

  儿子贾玌年少封爵,国之干城,北伐南征,军务繁剧如泰山压顶,常年在外,刀头舔血。

  贾敬夫妇二人深知国事为重,但为人父母,眼见儿子年近弱冠却孑然一身,心中岂能不忧?

  贾梁氏更是日夜悬心,每每念及,便暗自垂泪,既忧儿子安危,又愁血脉延续。

  奈何国事艰难,贾玌一心扑在社稷安危上。

  这份等待的焦灼与忧虑,紧紧缠绕着她的身上!

  如今,这份由皇帝金口玉言包揽、钦天监精挑细选、礼部昭告天下的婚期文书,终于尘埃落定——九月初八!

  “九月初八……好!好日子!”贾敬终于缓缓开口,声音带着满意,他看向皇宫方向,“陛下隆恩浩荡,体恤臣下,玌儿,此乃我贾门之幸!”

  贾梁氏再也忍不住,泪水如断线珍珠般滚落,她用手帕掩住口鼻,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哽咽和欢喜:

  “好……好!陛下圣明!如此之快......九月初八……也快了!”

  她看向儿子,那目光中充满了母亲最深沉的爱与释然。

  贾玌将手中的文书轻轻放在桌上,看着贾梁氏脸上多年积压的忧虑终于被这巨大的喜悦冲散,心头也是一松。

  他目光扫过这承载了太多期盼与担忧的厅堂,想起塞外的风沙、北伐的鏖战、江南的险途,种种画面掠过心头,最终化作一声带着感慨的低语:

  “也好......打了一辈子仗,也该好好享受享受了!”

  这话一出,厅堂内温情脉脉的气氛陡然一滞。

  贾梁氏那还带着泪痕的脸瞬间就“板”了起来,她瞪着儿子,又是好气又是好笑,声音都拔高了些:

  “呸呸呸!浑说什么呢!你才多大?满打满算,虚岁还不到二十!什么一辈子?这话也是浑说的?听着比我这老婆子还老气横秋!不吉利!快给我收回去!”

  她这一连串带着笑骂的“训斥”,瞬间冲散了方才那点感慨带来的沉重。

  贾敬在一旁捻须摇头,嘴角却忍不住微微上扬,显然也觉得儿子这话说得过于“沧桑”了些,与他的年纪实在不符。

  “哈哈哈哈!”贾玌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,那笑声爽朗而开怀,带着一种卸下重担后的轻松“母亲教训的是!是儿子失言了!儿子年纪尚轻,往后的好日子还长着呢!”

  他这痛快的一笑,顿时让贾梁氏绷不住脸了,也跟着破涕为笑,嗔怪地用手指隔空点了点他:

  “你呀!还是这般没个正形!都要成家的人了!”

  厅堂外传来一阵略显急促的脚步声,林宇的身影出现在门口。

  在他身后,紧跟着一个灰布短褂的男子,此人面容普通,属于丢进人堆便找不出的那种,但眼神锐利,动作矫健,正是不久前被贾玌派往江南的得力亲卫之一。

  林宇在门口站定,抱拳沉声道:“国公爷,人回来了。”

  他目光扫了一眼厅内,亦是行礼向贾敬和贾梁氏致意。

  厅内的笑声戛然而止。

  贾玌脸上的笑容瞬间收敛,恢复了平日的沉静。

  他看向林宇身后的那名亲卫,眼神微凝!

  贾敬捻须的手也停了下来,目光在林宇和那风尘仆仆的亲卫身上转了一圈,眉头不易察觉地动了动。

  贾梁氏反应最快。她看着儿子瞬间转变的神情,再看看林宇和他身后那个明显带着远方消息归来的人,哪里还不明白?

  她脸上的笑意还未完全褪去,便已化作一声带着了然和一丝无奈的轻叹。

  “去吧去吧!”贾梁氏不等贾玌开口,便抢先挥了挥手,语气里有种习以为常的包容,又带着点母亲特有的心疼,“就知道你闲不住!这才刚说上几句话......正事要紧,快去吧!”

  她太了解自己的儿子了。那份婚期的喜悦是真,但压在他肩上的担子,从未真正卸下过。

  这匆匆而来的亲卫,定是带来了需要他立刻处理的事务。

  贾玌看向母亲,眼中掠过一丝歉意,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