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唐太子:开局硬刚李世民

第217章 大丈夫行事,何惧风波恶?(1/2)

  太原都督府中,烛光摇曳。

  李承乾在沙盘上不住摆弄,眉头紧锁,额头挂着一层细汗,明显是十分疲惫。

  没办法,他正穷尽脑海记忆中尽量还原四渡赤水的战事经过。

  而且一边想,还要组织语言讲解。

  此时裴行俭眉头都快拧成麻瓜了,这场沙盘推演的前提是,三万被四十万包围,而且武器装备处于绝对劣势。

  他向来自视颇高,但也想不明白这仗怎么能打赢。

  李承乾手指在沙盘处划出沟壑,声音沙哑。

  此处是赤水河,两岸峭壁如刀削,雨季水涨时渡口不过三处。

  敌成四面包围之势,兵锋正劲。

  裴行俭看着沙盘,十分自信。

  此为必死之局,断无破局之法。

  错!李承乾说着扔出一枚铜钱在沙盘西北角。

  我军率军昼夜疾驰,直接渡河,敌军必以优势兵力包围而来。

  我军则以情报行军速度之优势,在包围之势渐成时,反其道而行,率军杀回。

  裴行俭指着沙盘西北角,摇了摇头。

  那敌军必然调整布局,且仍可成合围之势,我军则依旧难逃。

  李承乾继续摆弄沙盘,同时继续。

  敌军必料想,我军会换方向突围而出。

  但我军可趁其调整布局之时,寻一支弱旅,尽全力将其击溃。

  裴行俭继续摇头,表示否定。

  击溃一弱旅,虽能成,但击溃不光需要时间,且敌我双方势力仍未改变。

  守约所说没错,不过我军可派出小股部队,趁机再次渡河,敌军必会大军合围,主力则隐于山林之中。

  陛下,臣认为,此计乃是绝路,敌军合围之下,早晚会暴露主力所在,岂不是坐地等死。

  待敌军对我们小股部队合围之势渐成之时,主力突然急向反方向急行军,如此敌军必以为我们是要突围,必会调转攻势。

  那陛下,我们主力不是还在包围圈中?区别不过是处于外围方向。

  守约,你忘了,外围距离敌军帅帐可是很近啊。

  敌军被我军来回调动,帅帐必然空虚,情急之下,会以为我们真实意图是要孤注一掷进行斩首行动!

  如此他们必然全军回援,我军小股部队则可趁机直冲渡口,占据险要。

  而后我军主力,则在掉头返回,配合小股部队,必然可逃离险境成功!

  裴行俭此时额头也渗出一层细汗,这等用兵之法,虽然听着可行,但在沙盘上都费劲,别说真实操作了。

  而且这种用兵方法,虚虚实实,包含了声东击西调虎离山金蝉脱壳

  同时还蕴含了很多用兵道理兵者诡道也避其锐气,击其惰归致人而不致于人

  这是什么样的人能想出来的,这甚至比被坊间称之为军神的卫国公都强上不止一筹。

  陛下,臣觉得此等用兵方法太险,万一有差池万劫不复。

  李承乾双眼紧紧注视沙盘,好似在看千军万马,又好像在看心中的偶像。

  守约!大丈夫行事,何惧风波恶?既入此局,当决生死!

  裴行俭还想说话,但被他摆手制止。

  好了,不必多言,你配合朕按照刚才的方略,在河东道推演出用兵之法。

  两日后,天空刚露出一抹鱼肚白,天地间还一片朦胧。

  李承乾已率领大军在太原城门整装待发,通过这几天派出的哨骑回报。

  局势八成和他猜的一样,李世民当真是下了一盘大棋,将自己合围在河东。

  此时他骑马在军阵之前,满脸焦急之色,他在等王逸回来!

  如没有海量的群众支持,以掌握敌情,那一切都是空谈。

  也不知这位公子哥,能不能办好。

  朝阳渐渐升起,天地间朦胧渐散,前几日大雨让气候极为清凉,可谓秋高气爽。

  这时地平线上,一支几百人马向他们这疾驰而来,翻起无数沙尘。

  李承乾双眼微眯,心中大石头也算落地了。

  这家伙不光回来,还带回一支人马,这事办得好。

  片刻后,王逸飞马而来,前几天被打的跟猪头一样的脸并未消肿,相反更厉害了一点。

  料想这几天没怎么睡觉,有些水肿。

  陛下,臣已将您交代的事情完成。说着指向身后几百人马:他们就是臣安排的通信人员。

  李承乾心中豪气顿生,如果此战能成功离开,那自己的威望必能达到一个空前的地步。

  王卿,辛苦,你可有出河东的各个通道的消息?

  王逸微微摇头,不过并没有什么慌乱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