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:从奴仆到千古一帝

第244章 烧钱(1/2)

  翰林院!

  从皇帝下令修书,解缙立马在翰林院忙活起来,可谓日夜不停。

  “真是想一出是一出的花钱啊!”

  大胖在翰林院看到忙碌的学士,各种典籍来回搬运,感慨道:“不过,这倒也不是一件坏事!”

  解缙站在一旁,突然问道:“千岁,你说……陛下为什么要突然要修书了?”

  大胖随口说道:“不管皇帝是怎么想的,大量的古籍文献得以保存,校对,传承后世,都是好事!”

  解缙笑了笑,悠悠说道:“咱们陛下想当远超历代明君的千古一帝,正所谓文治武功,陛下继位后,征服四夷,开疆拓土,自不必多说,就是这文治……这修书之举便是文治的一步棋啊!”

  大胖转头看他一眼,冷笑两声顺着他的话说道:“倒也是,若这书修得好,流传下去,无疑为陛下的文治增添一笔!”

  解缙接着说道:“陛下此举,一来可彰显他对文化的重视传承,收拢天下文人之心,二来,通过修书,能将各种思想统一,稳固这江山社稷,加上手中的皇权!”

  大胖脸色一变,好心提醒道:“解大学士,你要不想死,就少说两句,好好修你的书!”

  天底下就你解缙是聪明人,只有你看出皇帝修书的目的,别人都是傻子,还蒙在鼓里。

  所以你就咧个嘴,到处彰显你的聪明才智,但死都管不住那张破嘴。

  “嘿……千岁,这不是咱们在这随口说上两句,你不能去朝陛下学话吧!”

  解缙嘿嘿一笑,说道:“放心,修书是大事,我不会懈怠半分,后世看到千古巨著也免不了提到我解某人……”

  “大明永兴朝翰林院大学士,总编官解缙编纂!”

  大胖似笑非笑的说道:“行了,你好自为之吧!”

  ……

  尚书房!

  “父皇,父皇!”

  太子急匆匆走了进来,手里拿着奏本,立马说道:“兵部送来漠北的军报,燕王大军动了!”

  “说!”

  太子不敢怠慢,指着地图说道:“父皇请看,燕王率大军沿着土剌河北上,看样子是要先解决阿鲁台部!”

  朱雄英斟酌片刻后,缓缓摇头,说道:“不太像!”

  “以朕对燕王的了解,他看不上阿鲁台部的那点兵马,就算吃西瓜,他也得挑一个大的!”

  “父皇的意思是……”

  朱雄英点点头,说道:“应该是佯攻阿鲁台!”

  “用计?”

  太子眉头一皱,他没学过什么兵法战略,但以前听过老爷子给他讲开国的那几场北伐之战。

  “燕王有足够的兵力和漠北的这些大小势力硬碰硬,不屑于用什么阴谋诡计……”

  朱棣是个从骨子里就很孤傲的人,他肯定是要从正面,用骑兵打败擅长骑兵作战的游牧,彻底击垮敌人的骄傲。

  “现在暂时还看不出燕王的意图,等等看吧!”

  朱雄英转过身来,离开地图,坐在了椅子上,悠悠说道:“三年了,如果不出意外,大丫应该快回来了!”

  太子笑着问道:“父皇,您这是想念大姐了?”

  “屁话,能不想吗!”

  朱雄英瞪了太子一眼,继续说道:“你们姐弟俩,没有一个让人省心的,从小都是飞扬跳脱的性子,真没让朕少操心了!”

  太子苦笑一声,没有说话,他是被老爷子带大的,自己的父皇还真没操多少心。

  “父皇,其实有件事,儿臣不知该说不该说!”

  “放吧!”

  太子有些犹豫的说道:“三弟……总不能就这样一直让三弟在凤阳干苦力吧,曹国公说,凤阳的皇城拆的差不多了,就等着坐到北平,三弟也该回来了吧!”

  凉王在凤阳是真干了三年的苦力,期间,朱雄英派井源去凤阳看他,也是想让他回来。

  可朱文均死活不认错,宁愿干苦力都不回来,就是要和他爹赌口气。

  永兴皇帝是什么人,那和老爷子一样,明知道错了也绝不会认错的人,更不会说和自己的儿子认错。

  他不愿意回来,那就别回来了,继续干吧。

  “父子哪有什么隔夜仇,父皇,反正那边的活干的差不多了,儿臣把三弟叫回来吧!”

  朱雄英看着太子,问道:“你知不知道,老三是有想法的?”

  “儿臣知道啊!”

  太子坦然道:“有想法,很正常啊,历朝历代,这种事多了去了,三弟又不是第一个,这有什么……”

  “儿臣说这些,父皇肯定要问了,你不担心吗?”

  “害,儿臣从来没有担心过,也从来没把三弟当成敌人!”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