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:我姐是马秀英

第一百六十九章 各种反应(1/2)

  查账代表着什么?

  对于不同的人而言,会有完全不同的答案,各自不同的意义。

  但是对于大明在京的文武百官而言。

  不管是什么答案,什么意义,这都绝对不会是什么好事,因为这查的账是应天府的账!

  他们太多的人,和应天府有各种关联!

  就比如。

  大明开国之时,朱元璋大肆封赏勋贵功臣。

  其中的一个大项便是土地田亩。

  对于这些帮着自己,从一穷二白到大明之主的功臣,朱元璋还是很慷慨的。

  动辄便是几十上百顷的赏赐!

  并且还都是,分布在京都不远的上等好田!

  这些田地不用交税,产出的作物粮食,全部都归于所有人,属于勋贵功臣的私产。

  但就算是私产,但依旧在应天府管辖范围之内。

  不用交税,不代表不用被登记造册,记录在应天府的鱼鳞图册上,具体有多少土地,一点都不能少的要记录在案。

  在这个时代。

  任何金银珠宝都比不过土地珍贵。

  而朱元璋封赏给功臣们的土地,虽然数量很多质量很高。

  但谁又会嫌弃自己拥有的好东西多呢?

  封赏时说的是几十顷,但真正实施下来,中间走的流程,经手的人,都有的是办法。

  多来一点。

  在鱼鳞图册上多画一分。

  又或者在事后,稍微用些权势手段,将相邻平民百姓的土地,像是大鱼吃小鱼一样慢慢蚕食。

  这都不用官老爷亲自动手。

  甚至连这个想法,连这件事都不用知道。

  自然会有真心为主的奴仆下人,想要巴结权势的下层,又或者家中短视贪财之人,默默的将这些事办好……

  反正不外乎是些贱民罢了。

  就算强占了他们的土地,他们又能怎么样?

  是叩阙啊?

  还是头顶大诰以民告官啊?

  他们能走的近那面鼓吗?

  他们能到京城五十里之内吗?

  而查账能查出的问题,可不仅仅只是土地田亩那么简单,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比喻罢了。

  应天府那么多的文书案卷。

  皇城军派出足足上百人护送,几辆大车装的满满当当。

  领路的是锦衣卫指挥同知蒋瓛,送到的地方是锦衣卫镇抚司,更有人看到蒋瓛事后进了宫……

  消息灵通的官老爷们,听人详细无比向他们转述。

  就算是那些心里没鬼的,听着也是背后生寒,额头上满是豆大的汗。

  拔出萝卜带出泥。

  在官场上摸爬滚打,有政敌是不可避免的事情,那敌人有了朋友也要有,而且一定要多多益善。

  只有这样相互关联,盘根错节。

  才有力量,才能自保,才能抗衡,才能升官……

  如此这般,应天府的那些文书案卷中,细查起来能查出什么?

  当然接连几次大案爆出。

  再加上马世龙在沧州时,做的事情也已慢慢传到京城,京都里文武百官的心中,已然生出许多惧意。

  多了往日不曾有的分寸。

  更是在得知马世龙兼任应天府尹后。

  便立刻开始处理尾巴,把以前做过的事情全翻出来,一一想出对策抹除。

  用尽所有的手段。

  所有的关系。

  尽可能的把能处理干净,就直接处理干净,不能处理干净的,就先掩盖起来。

  靖远侯乃是大明首屈一指的青年才俊。

  绝顶的聪明人!

  大明立国不过九年,朝廷又接连出了好几场大案,现在又要重开科举,已经不宜再生什么事端。

  而应天府的账事关重大,真扒出来事情闹大,这个时候不是什么好事。

  况且他们现在也懂得收敛了。

  是否也应当会给他们些机会?

  自己劝慰自己,直到现在这件事的发生,他们才发现这天底下的事,就没有他靖远侯不敢的!

  根本就不能以常理,来推测他的思维和办事风格。

  原来先前故意拖延几天。

  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,更充裕的时间,去处理尾巴。

  是在欲擒故纵,故意放给他们的饵!

  现在突然袭击,突然上任,并且刚一上任,就直接调锦衣卫过来抄录账本,后面还命皇城军过来护送。

  这是完全绝了他们,所有的后路。

  锦衣卫,皇城军,代表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