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建帐以来:罗马汗国记

第523章 天父,凯撒与护民官(2/3)

勒曼尼人,都认为他们国王的军队是一群蛮夷。这难道是旗号、名称的问题么?显然不是,只是人心所向罢了。”

  “我们的汗廷,这次也没有提供原本应该及时给予的帮助。如果真的重视,那这次的重重阻碍也不会发生。”他直言:“能把问题积压到这种地步,所有与执政相关的人,包括我自己,都有推脱不了的责任。”

  “对内来说,也是一样。”他强调道;“我们要是把民众惹急了,他们就会设法换一批人。就像刚才所说,不管叫不叫罗马,是不是元老院,都是可以选择的。所以,为了国家,更为了我们自己,在对待民众的时候,一定要慎重啊!”

  “结果,也是历代都得国太易,太不正统,以至于朝廷威严扫地,八王之祸层出不穷。兵乱四起,蛮夷滑罗,前后千年不能停止。希腊人不以为耻,反以为荣,以至堂堂大国四分五裂,祖宗疆土沦为敌有。空有罗马名号,又有什么用?”他摇着头说。

  王丞相刚刚结束演说,正弯着腰离开会场。虽然脱欢知道,他应该之前就已经了解了事情经过,也在其他柱国的协调下,和大家商议好了后续的处置方式,达成了谅解。这里公布的,都已经是讨论的结果了。但很显然,哪怕只是向大家宣布这件事,还是让他很是受打击。几个相熟的元老安慰了几句,他就回到位置上,默不作声。

  “所以,哪怕没有元老院,也不是什么大事。只要人们还在希望填饱肚子,想要不被蛮夷戎狄劫掠,这个领导机构随时都可以恢复起来。无论对我们,还是对普通公民,这些都是最不重要的。”

  “当年,子贡问孔子,执政需要什么?孔子说,要有充足的粮食充足,充足的军备,还要让民众信任朝廷。子贡于是追问:如果迫不得已,一定要去掉其中一项,三项中先去掉哪个呢?孔子说:先去掉军备。子贡又问:如果迫不得已,还是要去掉一项,在这两项中先去掉哪一项?孔子说:去掉粮食。自古以来,人都要死,但如果没有百姓的信任,就不能够立足了。”脱欢说:“这个典故,大家应该都知道。”

  “康弟弟的地位不够高,你随便找的小吏也一样。这就是政治规则,虽然讨厌,但对我们来说,没有它才更可怕。”狄奥多拉放下笔,抬起头:“而且你要是不遵守规则,那我可就自己上了。”

  “昭烈帝说,要做大事,必定要以人为本。唐太宗说,君主是船,而百姓是水。所以,我们哪怕丢掉了罗马名号,只要人民认可,这个名号也会自然回来。”

  “第一重,是我们的信仰。我们大家都有不同的父亲,属于不同的家族,但所有人都有一位共同的、天上的父。在天父长生天面前,所有人也都是一个大家庭,都是兄弟姐妹。这就是最基本的共同关系,维持这个信仰大家庭,也是我们最基础的‘同欲’。在此之上,一个普世的国家——罗马,才能更稳定地建立起来。”

  “这么理解也行。”摆赛汗点点头:“如果不是已经提前安排他去准备,一个小孩子能一次就做出这么大的事?只不过具体时机,我们确实没有想到,否则应该可以更利索地结束了。”

  “对外来说,我们并不想让蛮族再打进来,让波兰人、阿勒曼尼人、意大利人之类,再在这里耀武扬威。那不但对平民很坏,对我们也很坏——你们难道真的相信,要是罗马没了,那些蛮族会依然保护你们的利益,和你们分享、共存,而不是干掉你们,直接独吞所有的好处么?”

  “那这件事,是您的具体授意么?他提前就有计划了?”有个元老问。

  “处置工作的总结,就到这里了。”脱欢说:“不过,我还有一些总结要说。”

  “好吧好吧——”脱欢只好认输。

  “我高祖刘公,原本也只是个多瑙河边的农夫,并非哪个希腊王朝的官员或者附庸,从未接受他们的好处和任命,又反叛他们。只是因为不忍看到百姓受苦,便提着三尺长剑,率领疲惫的种田人,东奔西跑,苦心经营国家,渐渐强大起来,才接受了大都的邀请,继承了罗马的称号。”

  虽然看起来像是即兴发挥,但元老们并不清楚,这是不是安排好的流程,所以就例行公事地保持沉默,让他继续演说。

  摆赛汗也站在元老们的坐席旁边,和一些人说着什么。脱欢走过去,听到他在那儿回答问题,正用肯定地语气说:“没错,小郭公子这件事,也是我同意过的。他之前和我们聊天,说过士兵选拔的问题,我对他说,如果发现了军团里违反军法的地方,他也一样可以去调查、检举、纠正。他应该就是想到这件事,才立刻行动的。”

  “这说得好像我要和他争功一样。”脱欢牢骚道:“至于么……”

  “之后,我们又开始接着思考,问罗马和人民,如果必须舍弃一个,应该放弃谁。结论是,应该舍弃罗马。”他继续说道。

  “我一开始也和伱们一样奇怪。但后来想了下,发现这缘由也很简单。元老这个职位,不过是个虚衔而已。官职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