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建帐以来:罗马汗国记

第546章 郭康拉人,多多益善(2/3)

,我们委托征东行省,沿着鲸海一路北上,就发现了很多优质林地。但是,他们自己也得造船,而且明军水师时不时就想要截断航线,我们认为,是不能过于依赖那边的。”

  “什么跟什么啊……”郭康一时没想明白,或者可能就没花心思去想。他愣了片刻,又回到自己的话题,自顾自地说起来:“这样,刚才那几个商会会长,我准备抽空再去拜访一下。这种事情,你倒是可以帮我出场了。”

  “肯定打不过。”狄奥多拉对此倒是很有信心:“他们隔壁,就是萨法维教团的老家。帖木儿当时命令这个教团代为收取当地税收,所以和他们经常有矛盾。这两边经常发生各种大大小小的冲突,格鲁吉亚的土老爷们就没赢过……我很了解这些地方土豪,他们现在除了吹牛,什么都不会。就算为了当地民众好,我觉得也不应该满足他们那些奇怪的要求。”

  “啊?是哪个?”狄奥多拉连忙问。

  “那他们打得过人家么。”郭康疑惑道:“格鲁吉亚旁边,大大小小的势力,还是挺多的吧。”

  “我大元的造船产业,都在南洋的各大港口。虽然规模和技术都还可以,但毕竟太靠近前线,太过聚集了。”他解释道:“我们和明军打了几十年,现在双方的航海技术,都不是当年可以比了。对于海上航线,大家都越来越熟悉。船只的性能,也越来越好,更加适合南洋地区,远洋的海况。但这样一来,我们的战略位置,反而有点吃亏了。”

  “找教会啊。”狄奥多拉不假思索地说:“那些商人不靠谱的,但教会就好多了。因为他们那边形势特殊,想要离开的人,很多都是遭到了异教徒和各路领主、土匪的逼迫。不管是因为宗教原因,还是传统的寻求庇护手段,这种情况下,大家都会习惯性地去找教会的。”

  “怎么样,还说我不能管事么?”狄奥多拉似乎还在耿耿于怀。

  “相比于领主和商人,教会在那里其实更加孤立无援,连跑路和假意改信,都困难很多。所以,满足他们的要求,就简单了不少。而且,教会的人,文化水平一般也高一些。我们最需要的,就是有管理能力的人和有手艺的人。教会那边,应该能搜罗出来不少。”

  对此,郭康并不想给他回答。虽然听着好听,但投入这么多资金和工匠,意味着爪哇元也肯定会顺势提出要求,在政治、军事之类的方面,索要其他的好处。这里头牵扯的问题太多,还得慢慢考虑才行。

  “你之前,不就只管过几个慈善项目么?”郭康反问:“我看,你最多,应该也就只能在大都城里,管一些财务项目。罗斯地区的经营,面积太大,分布太散,具体情况太复杂,就不一定行了。”

  王大喇嘛也很高兴,安排文员来,准备记录具体的捐款项目。至于更多的合作,就等之后,他们进行更详细的安排了。

  “你们要是想去埃及经营,我们也可以支持。”他提出:“我们可以合作,把优良木材从黑海运出来,在埃及那边转运,然后一路送到我们那边。当然,我觉得这样都有些浪费运力了。埃及那边如果可以稳定下来,我觉得,我们可以就地造船。”

  “是的。”孙十万确定地说:“埃及本身就有一定的造船业,我们双方也可以派遣工匠,在红海港口直接造船。如果这个计划可以落实,能给埃及当地,给贵国,都带来很大的收入。对我们来说,也算是多了个保证。”

  “上次对姓刘的人说这种话的,就是个很能作死的人。”她抱怨道:“我觉得你还是不要天天吹这种牛比较好。”

  “不过,明军就算增兵,现在也就是在南洋到处乱跑,总不可能直接跑到西洋去。我们在那里,也兴建一批产业,应该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。”他提出:“如果贵国可以答应,我们也能帮忙联络沿线的国家和港口。虽然没法提供军事上的直接援助,但我们常年在西洋做生意,这些人脉还是有的。将来,应该也能帮得上忙。”

  “你想招募他们去帮忙?”狄奥多拉问。

  “那你觉得,我能管过来多大的项目?”狄奥多拉看起来不太高兴,问道:“你分一部分给我,也可以吧。”

  “我们在高加索地区的驻军,只够防守现有的领土和要塞。我听我爹说,几年前,那边的格鲁吉亚人,就组织代表团,到大都游说过,希望能从帖木儿萨莱万户府那边,多抽调一些部队,收复格鲁吉亚王国的全部旧地,庇护他们的同胞。不过,朝廷当时正在对西方和北方用兵,抽不出来人,就没有答应……”

  “我们可以多给一些优惠条件,请他出面帮忙,借助他的名声和关系,去联络那些想要钱的地方小行会和小领主,叫他们把那些没生意接的穷工匠、没名额转正的老学徒、没财产继承的小儿子、没领地可封的破落骑士……连带多出来的学徒和领民之类,统统打包给我们都行。这样一来,可能比直接找商人还省钱省事。”

  “没问题,谢谢郭公子帮忙。”孙十万点点头:“我個人还是希望,我们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