”皇后感慨道。
这种劳作模式,自然别想有什么高效的产出。适合“放养”的燕麦、黑麦之类,也就成了首选。除此之外,当地人还会种植一些更加方便的作物,尽量减少照顾田地需要的运动量。比如,他们就长期流行种植马唐。
“一般般吧。大部分人还是想观望,倒是爪哇商人很是热情,想要参与投资。”狄奥多拉说。
“那这样吧。”他想了想,觉得还是不能这么算了。既然人家都已经这么说了,他索性趁这个机会,提出:“不如多帮我一下,再增加几个专业战团的编制,可不可以?”
他尝试在国营农场推广甜菜,然而这种作物比较脆弱,必须小心处理,结果就是农场里的甜菜都出不了糖。他还发现,莫斯科郊外的河滩,比较适合种植蔬菜,所以希望加以推广,但当地人还是只种大麦、小麦,因为这些作物处理起来相对方便,施肥、收割之类的工作,都是开着机器转一圈就行。而蔬菜就太麻烦了,大家种不来。
不过,吴翰自己其实也根本不想来,只能嘀咕道:“我就是个跑腿的……”
“但是,在他们那边,因为以往根本就没有什么基础设施。他们那边,大部分地方,都被森林覆盖,而森林又被河流与湖泊分割。绝大部分罗斯人,都没有能力去清理大片的森林,只能沿着河流,寻找比较好处理的林地边缘土地。稍加开垦之后,就可以在那里种植作物,可能还要兼职捕鱼。他们的很多聚落,都是这么形成的。”
马唐的生命力比较顽强,也不怎么需要照顾——毕竟它就是杂草。它那点产出,也和万年前,那些未驯化的禾作物祖先差不多,大致属于杂草的水平。由于主粮无论种多少,都会被收得差不多,区别不大。而罗斯大地也不缺少空间。所以,这种完全不费力气,但多少有点产出的草,还是可以带来点额外收入。而这,已经很不错了。
“大都的罗斯人,可能都算情况比较好的。他们老家那些,我怀疑比这些人还得更糟糕。”郭康说:“最开始的时候,是确立信用的时候。我们总不能刚一开始,就把投靠我们的人累死这么多吧。”
“怎么样?”皇后问。
按后人的计算,到19世纪末,普通罗斯农民,每天的能量摄入大概是2600卡路里,可以说非常的……减肥。但这些人,又必须从事重体力劳动。
“好了好了,你赶紧去吧。”郭康也挣扎出来,连连劝道:“今天一堆正事呢,哪有时间玩啊。”
忙完这些,皇后才算闲下来,顺口问狄奥多拉:“你刚才去谈募捐的事情了?”
一个地区的人,往往会因为历史原因,形成某些习惯,只靠自己是很难改变的。当年,红帐汗国的玉米先生,就考察过农业的情况,最后发现,大家还是只能种那些生命力旺盛,好种、好活、好收的作物。
“我之前的计划里,设想过这个问题。专业的施工队伍和工程师的情况,之前已经说过了。后来我又发现,可能连猎人都得专门配置。”
“你这话说的,康斯坦丁也不是外人。”皇后笑道:“我们为什么不支持他啊。”
“燕麦,那不是马吃的么。”狄奥多拉都有些意外:“他们连亲信士兵都这样?”
这些情况,导致他非常气愤,在回忆录里反复吐槽,认为这“败坏了玉米的名声,而且首先败坏了我的名声”(作者注:原文如此)。可见,哪怕是红帐汗国,都没能改变这些过于悠久的习惯。
“我看曹家的人,倒是很热情。这个计划,真有这么大的收益么?”她看起来还是有些疑虑:“我倒是不怀疑长期效果,但我们需要让大量的普通人去做事。而大部分普通人,既没有意愿,也没有能力,去关注这么长期的结果。罗马的远期利益,最好也得有短期的成效,才能让他们乐意继续努力。”
“动乱那天,我在城里招揽了不少罗斯人参加战斗。事后,教会派了不少修士,去收敛死难者。为了善后的各项事宜,还调查战场、走访幸存者,统计他们的姓名、死因和牺牲地点。”郭康介绍道:“结果,教会发现,有一部分人,并不是死于刀剑,而是战斗的时候过于卖力,跑动、挥舞武器的动作太剧烈,所以事后身体支撑不住,就这么累死了。”
“他们那边的村庄,实在太小了,往往就只有几户人。开荒的时候,林子里冲出来些狗熊、野猪,村子都能团灭。而且我听说,在森林深处,还有一些可能是受内力影响,出现变异的强大野兽,当地人很畏惧这种林中怪形,根本不敢招惹。”
“我们希望开采的矿产,是一個方面。当地农业本身,也能得到很大的提高。比如我们规划的水利设施,正常来说,在施工期内,这种工程并没有直接的产出,得干上几年,才能有效果。之所以要规划这些工程,最主要的目标,也是改造整个地区的条件,不是直接的收益。”
当地人会采集它们的草籽,拿着去古未远的工具,加工这种去古未远的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