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建帐以来:罗马汗国记

第554章 希腊没有哲学,只有不断的复读(2/3)

可以说,从本质上来讲,欧洲是没有哲学的。它不断复读着当年苏格拉底他们的话,其过程中整个理念没有任何进步。

  脱欢说的奥古斯都曾经的法令,也是存在过的。那时,罗马的社会风气已经出现了变化,在社会上层中,出现了不结婚、生育率下降的问题。

  所以,狄奥多拉也只说了其中的一个案例,没有说最后的分析结果。说出来之后,别说其他人肯定不接受,她自己估计都不怎么认同。

  在这方面来说,脱欢讲得同样是对的。

  罗马的官职有个“休职期”,要求在卸任一个职务之后,需要等一段时间才能上任上一个,以免出现垄断。而奥古斯都规定,有几个孩子,休职期就可以减少几年。那些子女多的公职人员,甚至可以无缝连任。

  奥古斯都认为,家庭的稳定是生育的前提,然而当时的罗马上层热衷于离婚,有些贵妇甚至一年就要换一个丈夫。为此,他制定了《尤里乌斯正式婚姻法》,规定必须找到七个证人,经过繁琐的认定,并且经过元老为首的委员会裁决,才可以进行离婚。通过故意增加离婚的难度,来试图维持家庭的稳定。

  这种情况下,想再改变什么,也不现实。就像奥古斯都无法改变那个已经接近顶峰的罗马社会一样,脱欢和郭康,乃至大汗与柱国们,其实也无法改变上升期的紫帐汗国社会。而她俩,自然也没有这个能力。

  “武则天可以杀死刚打了胜仗的将军,但在我们这边,没有任何一个军官和士兵会听她的。谁敢下这种命令,那些刚刚获胜的士兵,就会去集体找她谈话,其他人也不会阻拦。”他摊摊手,举例道:“唐朝的士兵,可能还是太老实了……”

  这些措施,都是他精心设计的,有些方法,在其他文明都能找到同样的例子,不能说不用心。但是,实际效果却依然不好。

  同样,也有说法认为,儒家之所以越来越保守,不是经义改变,而是人改变了。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知识传播成本的下降,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下层知识分子。是这些下层儒生带来了他们那个阶层的立场,主动选择了保守的经义;而不是经义自己演变发展,变得保守了。

  而反例也是存在的。最著名的例子,就是罗马的公民兵日渐瓦解之后,社会风气也越来越开放起来,最后到了荒淫的程度。罗马城的奢靡银乱,深深刻入欧洲人的记忆中,被教会屡屡提及,以号召人们保持节制。甚至反复以各种形式,出现在文学作品里。

  “这是不是好事,就看对于谁了。”他如实说:“不过,认清现实,总不是坏事。反而是,如果对社会的了解不够深入,才会有问题了。”

  同时,奥古斯都还对单身女性额外收税,并且剥夺老年单身女子的继承权,没收其大额财产。而老夫少妻这种不利于生育后代的“非礼”婚姻,也在制裁范畴,这样的家庭,一旦丈夫死去,妻子也会丧失对他财产的继承权。

  作为一个政权,紫帐汗廷提倡的道德,必定需要尽可能满足更多人的利益,以求得到大家的支持。但是,各个阶层和群体的利益,时不时会有冲突。在这种情况下,那些出力最多、功劳最大的人,肯定要优先照顾。不管是法律还是社会上的各种默认的规则,都必须这样安排。

  除此之外,他还要求罗马的公职人员带头多生孩子。无论是公民选举公职人员,还是元首任命官吏的时候,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,都会优先考虑子女多的人。

  战争和耕种,是维持国家的基础,但这些都是非常辛苦的工作。训练、行军、挖土、修水利、开垦、田间劳动……都要经受风吹日晒,雨打霜侵。当年大禹治水,最后都搞得胼手砥足、瘸腿偏瘫。传说里的首领都如此,何况普通人?哪怕是个帅气小伙,这么折腾几年,也会变了样的。更何况,干正事的人往往都忙得很,哪有心情天天再去哄女人啊。

  在他看来,社会道德和随之而来的规则、习俗,并不是某种神秘而虚幻的东西,也没必要非得和天父或者自然法则之类的高大上设定挂钩。相反,这本来就是不同人群最基本需求的体现。

  “那种情况的前提,是有个查士丁尼一样权势强大的人。狄奥多拉皇后实际上是在分享和使用他的权力,而不是自己的权力。而我们现在,并没有这种说一不二的统治者,能够只根据自己的好恶,就无视社会的褒贬,把一个出身卑微的人直接抬到权力顶端。”

  这个结论,郭康没跟着老师学习希腊哲学的时候,就已经很熟悉了。在他之前那个时代,要求家庭解体和社会化抚养,也是很常见的声音。虽然在那会儿的人看来,这应该是某种很先锋、很进步的观念,但其实它们一点都不“新”,也就比孔老二晚一点……

  “海伦娜太后势力最强的时候,也就是借助一群柱国,驱逐另外几个柱国,而且前提还是他们的领地过于膨胀,影响到了朝廷的行政改革和朝堂的稳定。当她没法为自己谋取权力、干涉汗位继承的行为,提供足够说服力的时候,军团一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