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建帐以来:罗马汗国记

第576章 百兵之王大炮(1/3)

  第576章百兵之王——大炮

  新年之后,大都里的一切又渐渐回到正轨。预备应征的士兵陆续前来城外集合,码头和道路上也开始忙碌起来。每天,都有更多的人和物资汇聚到这里,准备进行整训。

  城外,又增设了几座新的营地,一批北衙精锐也调到了这里,计划参与接下来的作战。

  这将近二百个士兵,是从帖木儿萨莱万户调来的,大部分都是当地的钦察和高加索游牧民,和埃及的马穆鲁克算是老乡。所以,汗廷才特意抽调了他们,组成三个中队,准备到时候用作政治上的展示。

  这次,除了郭康和脱欢,狄奥多拉也硬挤出时间,赶了过来,说要看看。几人站在那片平坦的草地旁,看众人演练骑射。

  此时,北衙士兵们已经跑完了,正在进行各种余兴节目。在他们前方,李安宁正骑着马,左右开弓,干净利落地把两边的靶标都射落下来,给众人炫技。人群中次爆发一阵欢呼。

  “真是似曾相识的场景。不过一转眼,居然就已经发生这么多事情了。”脱欢感慨道。

  不过,郭康抄来的,他那个时代的军歌,风格其实比较特殊。和很多人的印象不同,无论是古代中国,还是其他国家,都很少有“昂扬”氛围的军歌。士兵互相鼓励,或者军官鼓励士兵的内容倒是有,但也只是少数。

  “怎么是个人都比我射箭准……”旁边,郭康则关注起别的事情来。

  “你又不懂这个吧……”郭康还没说完,她就拢了下长裙,弯下腰。炮架末端有个支架,能抵住土地,支架两边的木梁上,各自装了个铁把手,供炮手们握持。狄奥多拉双手抓住那俩把手,吸气运力,稍稍一抬,果然给拎了起来。

  等前后都试了几下,她又把炮尾拖过去,搭在小车上,用挂钩套好。然后拽着小车前面的绳子,用力一拉,走了起来。

  “我们还来得及么?”脱欢问。

  只是,当今的火炮十分混乱,工艺技术也参差不齐。这可能是全世界都有的问题,紫帐这边也不例外。所以,他一直在试图寻找现有技术条件下,最优秀的火炮,把它规范下来。

  朱文奎自己都对郭康说,他太爷爷当年的军令里,就有禁止军士学唱的条目,因为军队毕竟不能一直当要饭团,要是正规起来,肯定得主教杜绝这些耽误训练、破坏风气的行为。不知道现在这样开了个口子,到底好不好,他自己也不懂练兵,希望郭康多想想。

  “炮身和炮车虽然很重,加起来得有个一千斤吧。但因为自重重心离轮子比较近,所以,借助杠杆的效果,靠人力就能把炮车撬起来。”他指了指炮架长长的尾部:“炮组临时短距离移动的时候,只要两人合力,把支架尾部抬起来,就能直接推着走了。”

  闲聊间,演练很快结束,脱欢又跑去和那些士兵聊天,慰问他们。郭康得知,这次,万户府安排的带队军官,就是李安宁的表弟,所以她才跟着来玩的。估计,就是耶律欣致仕之后,他家推荐的新人。

  “又有新东西了?”狄奥多拉明显有了兴趣。

  “对啊,这可是好木头。之前审查城内叛乱人员的时候,我们抓到了几个和黑帮有牵连的罗斯走私商,从他们的仓库里收缴了一批上等木材,就是这些。”郭康告诉他:“商人交待说,这木头产自诺夫哥罗德东北,延绵不绝的寒冷森林里,很是坚固耐用,本来是给王家的老爷修大宅子用的。现在那人已经完蛋了,木头就被我们顺手收走,拿来做东西了。”

  “你别乱动啊,那都是重要军械。”脱欢连忙试图制止她。但狄奥多拉似乎很有兴致,反而推着炮车,来回走动起来。

  每天训练完,他就回到营地,蹲营房里琢磨歌词,倒也不去纠缠别人,只是天天写完之后,就在那儿对着史惠贞和努尔哈赤唱。等琢磨的差不多了,就去找郭康交稿。

  “……”

  而这种情况,也不罕见。或者说,这种抱怨性质的歌曲,才是士兵之间传唱的主流。这会儿的欧洲,那些雇佣兵唱的歌,一样都是哀叹和讽刺为主。

  之前,他和朱文奎等人,做出了几门备选品。虽然其中一些,在吴王府的攻守战斗中,已经损坏了,但好在大家已经有了经验,还可以造新的出来。

  “也不算新,就是把之前的设计定型了,希望你们能帮个忙,让大都周围的军械所,都生产这些武器。”郭康回答。

  士兵们还是比较喜欢这些浅显曲词的,不过,也有人对此不能理解。

  哪怕到了20世纪,拥有同样信仰的红帐汗国,军队里流传的歌曲,也是多少带一些斯拉夫人特有的抒情与惆怅的。而中原的新一批军歌,反而大部分都是另一种情绪,就比较少见了。他给李玄英作参考的,已经是些相对舒缓的歌曲了,要不然大家估计会觉得这人精神有问题,打个仗怎么还这么积极、欢乐的……

  在外人看来,古典时代的中原人估计是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