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建帐以来:罗马汗国记

第634章 谁是哈里发忠于谁(2/3)

对方进行战略决战。

  先去打开罗,确实可以威胁敌人后方,给他们施加压力。但埃及的情况,和其他地方并不相同,马穆鲁克政权的首都虽然就在开罗,但目前看来,他们那个性子,似乎并不太“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”。经过这一路行军,大家算是意识到这一点了。

  如果去攻城,不说花费时间和可能损耗,单论调动敌人的作用,就可能不会太理想。而且战后,还得分出人手,把守这一路的城池和交通要道。这次,他们带来的人本来就不算多,占领的地盘越大,就反而越麻烦。不如直接趁着锐气还在,先把敌人主力打散再说。

  这个决定,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赞同,最后由脱欢确认,下发给各部执行。要求大家集结船队,返回达米埃塔港口,登船之后,直接走海路前往亚历山大港。

  得到命令的时候,郭康还在城外一处村庄里,跟着“老海胆”师徒,进行调查走访。

  达米埃塔,在埃及本地的语言里,叫“杜姆亚特”。和埃及大部分地方一样,历史及其悠久。现在的这个名字,来自于科普特语,早在希腊化时代,就有所记录了。而这个科普特名字,很可能又是直接来自古埃及语的“停泊,港口,城镇”,恐怕整个欧洲,都没有几个这么古老的名字了。

  达米埃塔城原本位于海边,后来第五次十字军就在这里登陆。第五次十字军异常混乱,各个来头的参与者彼此互相不服,连登陆点都不一致。最有手腕的领导者、神罗皇帝腓特烈二世,还被教宗禁止参加远征。尽管如此,腓特烈还是设法通过外交手段,给手下拉来了重要支持——小亚的罗姆苏丹国,是阿尤布王朝的宿敌,因此也同意加入战争,配合作战。

  虽然城市设防坚固,据说有三道城墙和数十座塔楼,但十字军秉持着先前攻陷君士坦丁堡的威风,还是一举攻克了这里。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十字军,甚至拒绝了埃及苏丹用耶路撒冷换取达米埃塔的提议,希望一举征服埃及。只是,后来的战斗中,十字军因为内部混乱,贵族们整日扯皮,导致指挥失能,只能空耗时间,迟迟不能扩大战果。

  而北线,真正的十字军主力罗姆苏丹国,意外被阿尤布王朝提前击溃,导致叙利亚方面的军队得以抽出手南下,让埃及的十字军压力倍增。

  等到十字军终于下定决心,要出城决战的时候,又遇到了尼罗河泛滥,进退不得。最终,十字军在曼苏拉被彻底击败,余下的人只能投降,献出城池来换取俘虏,然后乘船逃走。但城市也被糟蹋的不清,人口大量减少,衰败下来。

  过了三十年,法国人组成的第七次十字军再次光顾这里。此时,城市的防御已经被破坏了不少,再加上埃及正好处于内乱,抵抗者力量弱小,因此再次陷落。不过,尼罗河的泛滥再次迟滞了军队。等河水退去,他们发现,阿尤布苏丹已经病死了,他的儿子没有足够的权威,军中的马穆鲁克们蠢蠢欲动,国家最高权力则被苏丹的遗孀把持。

  法国人显然觉得这是个好时机,毕竟大伙儿还能对付不了一个女人么。不过之后的战斗中,十字军在曼苏拉战败,被人追着一路打了回去。路易九世亲自跑到前线,鼓舞士兵,勉强维持了防御。但坚守了一段时间后,国王本人也病倒了。军队的士气彻底崩溃,纷纷投降,包括国王本人在内的三万多人被俘。

  法国人投降的日期,甚至成了一个当地节日。一直到郭康那个时代,达米埃塔地区的国庆日,都和埃及其他省份不一样。人家过得是现代节日,他们的国庆节还是这个“乳法节”。

  虽然两次都最终打败了十字军,但这个地方,是真的没法住了。埃及的内乱结束后,新苏丹拜巴尔废弃了原本的城址,在更远离海岸的河口,兴建了新的达米亚特城。新城距离海岸有好几里,留了缓冲的空间,而且正好卡在河道渡口,防御上更加方便了。只是这次,紫帐军队是从陆上过来的,城里驻守的马穆鲁克甚至没有抵抗,就早早逃走了。这些精心设计的防御设施,依然没能发挥出作用来。

  在达米埃塔以南,就是两次十字军都折戟于此的曼苏拉城。不过现在,那边也没有大军驻扎了。守城的官员和卫兵早早躺平,派来信使,告诉他们,自己毫无敌意。

  信使声称,城里人都忠心耿耿,毫不动摇地忠于哈里发和苏丹——至于谁是哈里发,谁是苏丹,大家才没有兴趣;对于诸位和诸位拥护的候选人,也都没有敌意。反正你们打完之后,告诉我们就行了,我们还会继续忠诚的。

  由于战略方向当时还没有确定,军团也没有急于南下。相反,派出了大量斥候,到处勘测地形之后,郭康干脆亲自带人,到处走访探查去了。

  达米埃塔附近,有好几个从事农业的村子,和沿河其他地方一样,排列在尼罗河以及她的各个支流边,像数千年前的祖先一样,依靠河水进行耕种。沿海,在码头附近,还有个渔港,一些渔民聚集在那里。不过这里的渔产似乎并不丰富,所以渔民人数稀少,也不富裕,有些干脆是小商贩和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