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公府小丫鬟

第297章 肯下本钱(1/2)

  京师地处北方,蛤蜊都是从南方运来的。

  鲜蛤喇得来非常不容易,只有秋日的时候才有好货色,且价格特别贵。

  早先在凤澜院时,沈氏爱吃的蛤蜊米脯羹,都是紫唇鲜蛤喇做的。

  别看只是普通一碗羹,算起来可是价格不菲。

  鲜蛤蜊带着冰运送极为不易,这才有人弄了蛤蜊肉干贩卖。

  将肥厚的蛤蜊煮熟后取出来,暴晒烘烤制成肉干。

  用清水泡发之后,虽然没有新鲜时的甜气,但鲜香味道更浓厚。

  最好的紫唇蛤蜊肉干,在京师里也卖的不便宜。

  昨日的蛤蜊干是南货店里的上等货,个大肉厚色鲜,并无任何异味。

  梨月还一个个仔细挑选过,怎么可能一夜之间就臭了?

  腥臭的味道特别明显,仿佛不只是她这一小盆。

  看了眼对面灶头的莲蓉,发现她也正对着蛤喇发呆。

  梨月心里刚一紧,耳边就听见有人惊恐叫唤。

  “哎呀!我的蛤喇肉怎么会坏掉了?这可怎么办呀?”

  福姐的蛤蜊肉也臭了,吓得她两腮和眼圈都瞬间红了。

  灶房里数她年纪大,也数她最沉不住气。

  别人都不叫唤,就听她高叫了一嗓子。

  梨月见福姐惊慌的样子,眼神立刻瞥向了孙小玉。

  灶房里一共是四台大灶,四个人各自守着自己的灶火。

  蛤喇是府里统一采买的,另外三个人的都臭了,着实太蹊跷。

  毕竟昨天分食材时,只孙小玉坐着不动,说是不用府里发的东西。

  今早四更多天,孙小玉的爹孙财,让小厮抬了些东西进门。

  这些东西放在孙小玉身边,一看就是价值不菲。

  精致的乌木大箱,大漆刷的油光水滑,还是光闪闪的铜扣铜胎。

  沉重的木盖子掀开,就看出里头是双层衬板,箱口冒着白白的冷气。

  这可不是简单木箱,而是个精巧的木头冰鉴。

  里面满满衬着半尺冰砖,中间冰镇着个一尺大的铜罐子。

  梨月探着头细看,才发觉里头的东西不简单。

  这冰鉴里头盛着的,竟然是新鲜的活蛤蜊。

  现在是初春三月时节,京师里极少有新鲜的蛤蜊。

  便是御街上最大的店面,用这样冰鉴盛放运输,本钱也着实太大了些。

  梨月心里琢磨着,全京师的酒楼正店里,也就是翠华楼肯下这功夫。

  就连孙小玉平日学厨的醉仙楼,也不会用冰鉴从江南运活蛤蜊。

  这就还真让梨月猜着了,这冰鉴箱子确实来头不小。

  孙小玉的爹爹孙财,头几天就在外托了熟人在打听。

  听说全京师只有翠华楼,还有新鲜的活蛤喇售卖。

  孙财夫妻俩为了女儿孙小玉前程,也算是真舍得花钱。

  光是这些活蛤蜊,就花了整整三十两银子。

  为了怕鲜货死了坏了,特意请人用冰鉴运了进来。

  除了这罐子活蛤蜊,孙小玉手边的笋子,也是托人另买的江南货。

  府里给统一采买苏州天目笋,已经是春笋之中的上等材料了。

  但孙小玉觉得太过平庸俗气,于是让她爹花费重金买了扬州细笋。

  这种扬州细笋特别娇气,出土立刻打蔫变色,必须带着水土运输。

  这么金贵的笋子,亏得孙小玉那能干的爹娘,还真托人给买来了。

  当然了,扬州细笋的价格与府里的天目笋比起来,一个天上一个地下。

  冰鉴旁边放着小藤条箱子,整齐的排着四颗笋,还用湿土半埋着。

  为了买这几条扬州笋子,也花了孙家差不多十两银子。

  厨艺比试一共四道菜,还不算拿手菜,她就花了四十两银子买食材。

  别人只领了宁夫人给了一两银子一吊钱买菜肉,这可怎么和她比。

  梨月捏着已经发臭的蛤蜊肉干,心绪复杂的收回了目光。

  如果现在吵闹此事,绝不是个好主意。

  灶房门口挤着好些人,孙财家的还站在最前头,俩眼紧盯着屋里的人。

  福姐最先慌了神,端着小木盆就往外跑,寻姑姑宋婶子出主意。

  “哎?出去要做什么?调料菜蔬东西,你们只管在厨房里拿,谁若是出了这灶房的门,那可就算认输了!”

  孙财家的挡在门口,斜眼瞥着满脸焦急的宋婶子,还故意逗弄福姐。

  “你这福姐,就叫平日不用功,临时抱佛脚。在厨房里学习学了这么久,遇着事都不知问你姑姑,临到比试厨艺的时候,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