殉国,大商遗民举族南迁,姬发得势,自降尊号为天子,将人族气运拱手奉献,致使我人族自此沦为以气运为饵、供信仰驱使之奴隶。
斯时也,人族蒙羞,苦难深重,历时竟达一个元会之久。
然天道好还,大商余烈未熄,大祭祀子煜率遗民于南疆休养生息一元会,北伐之师崛起,气势如虹,终得凯旋,人皇归来,重振山河。至此,天子之称,方告终止。
此段沧桑,实乃人族至暗之史,为铭记此劫,特名之曰商周之变,以警后人,永志不忘
故而,这长安不会成为天子复兴的根基,并且还将成为耻辱柱,而唐皇则是亲手否定,并且终结天子,也算是为未来凝聚了存在根基。
唐皇也是聪明人,知晓应该如何抉择,若是赴欧顽抗,当真是彻底被钉死。
殷子煜之言,帝辛听后,重重地点点头,说道:“一切以皇叔所言为之!”
决策之后北伐大军,如滚滚洪流,浩浩荡荡一路向东朝着曾经的朝歌进发。
昔日的朝歌,本是洪荒第一仙城,曾是人族昌盛繁荣的象征,却在姬发焚烧旨意下,繁华不再,只留下一片残垣断壁,而曾经的摘星楼也彻底就剩下一个底座了。
要知道这个摘星楼,当时可是殷子煜为了挽救气运而进行的大基建项目,耗用无数的仙材,这一个元会无数修士来此处寻找机缘,整个摘星楼自然是被扒的干净。
此刻,殷子煜立于大军之前,神色庄重而肃穆,微微抬手,一股磅礴雄浑超脱神力自周身汹涌而出,如同一股无形的巨擘,瞬间笼罩了整个朝歌废墟。
只见那断壁残垣开始颤抖,无数的仙石无中生有而出现,光芒闪烁间,崭新的城墙拔地而起,楼阁亭台如雨后春笋般迅速生长。
摘星楼也重现出现,仿佛恢复从前的样子,而三界各方全都震撼于殷子煜的手段,竟然到了一念之间修建如此大仙城的地步。
当仙城完善,可以说,这长安跟其比起来,完全就是一个小县衙了。
与此同时,少祭祀洛神得到殷子煜的安排,将大商祖庙,女娲庙等全都迁移回来。
当祖庙稳稳地落于朝歌城时,天地间仿佛响起了一阵无声的轰鸣。一股浓郁而磅礴的人族气运,如同决堤的洪水般汹涌汇聚。
这气运,是无数人族子信念所化,是历经磨难后的厚积薄发,凝聚成一道道璀璨的气运神光,纷纷涌入朝歌城,金黄色的气运渲染的如梦如幻。
而此时的镇元大仙站立于封神高台之上,周身大道箴言环绕,仿若与天地相融。
而封神台周遭,风云呼啸,冥冥中似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威严之力在汇聚,而镇元大仙手持封神榜,神色庄严肃穆开始第二次封神,以鸿钧道祖之敕令昭告天地,其声若洪钟,响彻六合八荒:
“贫道尊鸿钧道祖敕令,今量劫既临,万灵历劫,诸般因果,皆循定数。今以修为境界、功德贡献,量劫贡献,行封神大典,以安三界乾坤秩序。
敕封燃灯古佛,往昔于佛教地位尊崇,智慧深邃,法力超凡,乃为此次量劫陨落修为最高者,于量劫终战,万佛大阵破灭之际,不惜舍身护道,其心可鉴,其志可嘉。特敕封为东极青华大帝,统御诸天,掌三界十方,为万神之主,调和阴阳,维持天地纲纪。
敕封文殊菩萨,智慧圆通,法力高深,慈悲济世。于量劫恶战,为护佛法,力抗强敌,虽身死而道心不灭。今敕封为紫微大帝,位居北极星垣,执掌天经地纬、日月星辰,统御诸星和四时气候,护佑天道运转。
敕封普贤菩萨,德行圆满,以大行愿力著称,慈悲为怀,广度众生。于万佛大阵之战,为守正道而陨落。敕封为勾陈大帝,协助玉皇大帝,主持兵革之事,执掌南北两极和天地人三才,统御众星,主持人间兵事征伐,镇护乾坤。
敕封大日如来佛陆压,自在逍遥,却在量劫陨落今敕封为南极长生大帝,主宰万雷,司掌长生之箓,护持众生安康长寿。以其无上神通,庇佑世间生灵延年益寿,延续生机,使万物繁衍生息不绝。
再敕封车迟国三国师,虎力大仙、鹿力大仙、羊力大仙,彼等虽修为微薄,却以凡人之躯,力行救万民于水火之事。干旱灾荒,祈来甘霖,解百姓倒悬之苦,此等善举,天地共鉴。特敕封为五岳大帝之三,分管东岳泰山、南岳衡山、北岳恒山,庇佑山川灵秀,福泽一方水土。
又因金蝉子诚心向佛,发愿取经,虽于量劫大势懵懂未知,然一心向善,矢志不渝。其虔诚之心,难能可贵。今敕封为中岳大帝,镇守天地之中,护持人族气运,保中土太平。
于万佛大阵之战,诸多佛身损,其心向佛,为护佛教尊严与正道,不惜舍身。
其中,摩诃迦叶尊者,追随佛祖多年,智慧圆通,传佛法灯。量劫中,为护佛法传承身死。敕封为
镇元子主持封神,奈何此次封神上榜者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