韵律相合,化作悦耳的天籁。
更有无数洁白的天花从云端飘落,沾染着淡淡的道韵,落地即化作精纯的灵气,滋养着在场的每一个生灵。
大地之下,金莲朵朵绽放,从建木的根系周围蔓延开来,直至洪荒各处。
这些金莲或含苞待放,或盛开怒放,金色的花瓣上流转着柔和的光晕,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。
每一朵金莲绽放之时,都有一缕地道本源升腾而起,与空中的天道、人道本源交融,形成三道交织的光幕,笼罩着整个讲道之地。
道本无形,唯心所显,心之所向,道之所存。
混沌未分,一念生灭,天地既判,一心含藏。
心者,非肉团之器,乃万象之枢。虚则能容,静则能明,动则能化。
执于有,失其真,著于无,落其空。
有无相生,虚实相济,是谓心体。
众生迷于外相,逐于物欲,心为形役,道隐不显。
圣人明于本心,返璞归真,心与道合,自在超脱。
殷子煜讲道自身大道唯心之道,毕竟这是真正修心而成混元,可以说是真正的一个大道,所有人全都静心听道。
云霄听后不懂之处问道:如何识心?
殷子煜回答道:观照当下,不起妄念。念起即觉,觉即离相。如镜照物,物去镜空,如莲出泥,泥净莲清。
云霄又问道:如何证道?
殷子煜解释道:心外无物,道在己心。行住坐卧,不离本心,喜怒哀乐,皆是道用。不为境转,不为物迁,是为超脱。天道有常,人道有源,地道有根。三道归一,其枢在人,人心澄明,三道自安。洪荒众生,同此一心,心灯相传,大道不孤。昔盘古开天,以力证道,心之勇也,今吾证唯心,以念通玄,心之明也。勇在破执,明在见真,其归则一。传吾心学,不在言语,而在践行。
一念觉,即是圣贤,一念迷,便为凡俗。万年讲道,不过引玉,汝之真心,方是真师。心若无碍,天地自宽,心若超脱,时空自破。以此心印,与道同存,以此心传
殷子煜并未藏私,将心之大道随着众人的询问,一五一十的讲述而来,万年讲道,算是自上古至今,重现的盛世场景。
法相依旧高达亿万丈,张口之间,无需刻意言语,便有大道箴言自然而然地流淌而出。
那些箴言并非具体的文字,而是蕴含着无尽真理的道音,或如洪钟大吕,振聋发聩,或如春雨润物,细腻无声。
传入众人耳中,直抵心神,让听者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,领悟着唯心证道。
高台之下,无数生灵盘膝而坐,静心聆听。
万年期满,殷子煜缓缓闭口,大道箴言渐歇,殷子煜说道:“万年讲道结束,尔等且散去吧!”
说完之后,殷子煜的身影消失不见。
虽然殷子煜离去,但那漫天的祥瑞与遍地的金莲并未消散,反而愈发璀璨,在场众人缓缓睁开双眼,万年听道,所有人全都有了极高的境界提升,看着殷子煜已经离去,当即对着高台之上的殷子煜深深一拜,以表感激之情。
万年讲道结束,众生灵怀着满心的感悟与敬畏缓缓散去,建木周围的祥瑞金莲依旧闪耀,空中还残留着淡淡的大道箴言。
不久之后,接引与准提竟然来到此处,神色肃穆直接来到唯心宫前。
“子煜道友。”
殷子煜立刻也知晓两人到来,走出道场。
两人见后立刻拱手行礼,语气中带着几分恭敬。
殷子煜微微颔首:“两位道友来此,不知有何贵干?”
接引上前一步,沉声道:“我二人前来,乃为了结曾经的因果。”
殷子煜眼中闪过一丝讶异:“天道不是已承下所有因果?两位为何还要特意前来?”
准提叹了口气:“我二人曾为天道圣人,虽所作所为皆是遵从天道意志,但终究有愧于道友,心中始终不安。若不亲自前来了结,怕是难以静心修行。”
殷子煜看着两人,忽然问道:“当初封神时期,帝辛入魔之事,究竟是怎么回事?”
准提闻言,面露愧色:“此事说来惭愧,乃是我与元始天尊商议,取了镇压须弥山的先天魔之本源,再由老子道友设法送入帝辛眼中,才导致他心性大变。”
殷子煜这才恍然大悟,难怪当初一阵风不仅吹动了女娲神像的帘幕,还莫名吹入了帝辛眼中,原来是这般缘由。
殷子煜自然是知晓是四圣所为,到底什么原有,此番算是明白了,不由的缓缓点头:“原来如此。”
准提见状,连忙取出青莲宝色旗,双手奉上:“西方贫瘠,并无多少灵宝,愿以此宝赠予道友,化解过往恩怨。”
殷子煜看着五行灵宝的宝旗,稍一思量便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