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好的民企,空天母舰什么鬼

第157章 海鹰(1/2)

  “苏33好吗?它不好。”

  京城,第三代舰载机竞标会议上,来自蓉城、洪都的两家设计师都在痛批苏33。

  自从海军提出舰载机竞标,以及011航空母舰曝光,三家设计所就赶紧行动了起来。

  蓉城所没的说,就是J10舰载改进版本,宋总师保证只会增重900公斤,其余参数与路基版基本相同,在由BS4弹射时可以携带80%燃油和足够的作战配置,基本够用;

  洪都所的陆总师一把年纪亲自上场,拿出了75年强6的96深度换代升级方案,适应时代应用新材料减重不少,而且能适配R35、AL31F或者WS10发动机。

  二十年前的强6受限于当时的技术,可变后掠翼机构超重,发动机也不合格,现在这些问题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。

  陆总认为J10无法携带重型反舰导弹,会削弱航母作战效能,而强6有可变后掠翼,低速性能更好,携带的弹药尺寸更大,简直就是青春版F14,具备多用途能力,天生的舰载机;

  J10偏空优,强6偏多用途和操控性,然后沈飞出手了:

  航空业的老大哥拿出了两个方案,一个是81年早夭的歼13高清重置版,基本相当于国产F16,然后做了舰载化改进,比起J10低空性能更好,技术也不难;

  第二个就基于J11发展舰载型号J15,像苏33一样采用相同方案,预计5到6年后首飞。

  看似歼15最重,也无法在011航母上运作,可其实沈飞看到的是未来:

  011航母已经抵达沪东,国内造船厂专家正拿着盖金的资料开始消化,计划根据大黄蜂改重新上马891工程,在2001到2002年建成5万吨的国产弹射航母,2004年左右服役。

  新的891工程至少能搭载36架J15,战斗力上升不止一个档次。

  而且歼15有苏33能抄,成功的希望最大,性能也最有保障。

  所以宋总和陆总第一时间开始摁国产苏33,拿出来了后世的经典理由:

  重型舰载机体积大、载机量少,满载起飞困难,运作麻烦,维护高昂。

  然而在场的海军却是被戳中了G点,毕竟引进苏27后,他们可是真实见识过重型机的优势,退回到轻中型机时代有些犹豫。

  眼看海军被苏33迷住,宋总只能临场拎出来一个预备方案:

  基于J10放大机体,采用双发布局,和J10部分零件通用,发动机通用,以后在国产大型航母上也好用。

  歼10双发放大版是个早就有的设想,只是没进行过深入研究。

  至于洪都所的强6就没办法了,它的机体很难放大改成双发,只能着重宣传自己的可变后掠翼优势。

  海军的参会人员看着花一样飞出来的设计方案,愉快的比较优劣。

  ……

  大湾。

  林奇抱着96X方案的三张计划书,看的如痴如醉。

  “好啊,真的好。”

  旁边的唐文附和着说道:

  “当然好,这应该是我们国内第一种大型防空领舰,962方案就能算国产宙斯盾了。”

  其实以阿尔及利亚号为基础发展的96X方案,是在往055、阿利伯克这样的区域防空舰靠近。

  而国内以前的舰艇,实质上以反舰居多,防空其次。

  因为国内以前没有航母,海军只能是一支存在于领海周边的防御型海军,没有远洋进攻能力,所以驱逐舰得强调反舰,打击范围取决于导弹射程和引导距离,最多两三百公里。

  但有了航母以后,以舰载机为跳板可以轻易将打击范围扩展到1000公里以外,并且能够多个编队多方向出击,比起舰载反舰优势大得多。

  也因为如此,航母是重点被打击目标,需要强大的防空护航舰艇跟随。

  96X方案就是为此而生,天生的主要使命就是保护航母,撑起一把防空伞,反舰只是电子和舰体增强带来的额外增益。

  而96X方案的优势在于,它足够大。

  海红旗9和346相控阵雷达组合成一条“盾舰”体积很重,已有的051和052舰体根本扛不住。

  引进现代级以后,国内顺便进口了两套“里夫M”防空系统,这套150千米防空系统原本安装在1.2万吨的光荣级巡洋舰上,国内没有大平台,只能塞在了仅有7000吨的051C上。

  代价就是极为恶劣的居住环境,哪怕在国内舰艇整体生活空间不佳的情况下都算得上很差。

  052C、052D能成为合格盾舰是因为国产后的防空系统减重不少,但舰上空间依然很拥挤。

  965X不一样,它的空间非常充裕,几乎国内能想到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