奋斗在嘉靖年间

第一百六十一章上疏(1/3)

  “好,黄公公那里我找机会?皇上那里……只要不砍我的头,我提两句?”

  徐孝先不敢轻视冯保,拒绝的话感觉也不合适。

  毕竟,裕王未来可是要继承皇位的。

  等嘉靖嘎了,到时候自己不管是还在做官,还是已经为民,冯保这条线对自己都是百利而无一害。

  纪察司自己可以举荐纪察司使,至于冯保,副使应该也没问题吧?

  冯保连忙谢过徐孝先。

  两人一同继续前往仁寿宫。

  冯保小声提醒着徐孝先,这几日嘉靖因为他没觐见,没少在他们跟前骂他徐孝先。

  “所以一会儿见了皇上恭敬着点儿,先把这些礼物孝敬上去。这样皇上说不得就会放过你了。”

  “多谢冯兄,您请。”

  仁寿宫门口,徐孝先给了冯保一个明了的眼神。

  随即不久,冯保就领着大包小包的徐孝先进了仁寿宫。

  穿过偌大的厅堂,来到东边的御书房。

  霜眉也在,黄锦也在。

  还有几个宫女站在角落侍奉着。

  “臣徐孝先拜叩皇上……。”

  扑通……扑通……扑通……。

  徐孝先作势下跪,肩膀上的几个袋子瞬间散了架似的,一个个从徐孝先的肩膀上掉落在了地上。

  但好在绑的结实,倒是没有洒出来。

  看着这一幕的嘉靖有些无语,黄锦在旁暗自偷笑,几位道袍宫女脸上也是一阵惊愕。

  徐孝先大包小包这一幕,让众人有种仿佛乡下人进城串亲戚的似曾相识感。

  “皇上,这是臣从杭州给您带回来的,还有这《通玄真经》,可是唐人徐灵府所注,完完整整十二卷。”

  徐孝先真像是走亲戚一般,见嘉靖只是似笑非笑的看着他。

  于是小心向前探了两步,见嘉靖没理会,黄锦也没说话。

  便直接走到书案跟前:“皇上您瞧瞧,臣觉得这真经最起码也有个几百年的样子了,花了不少银子呢,看着很像徐灵府当初注的那十二卷呢。”

  “你当朕傻?”

  嘉靖拿过一本翻着,没好气道:“看看这每一页纸,都还没有泛黄,你告诉朕这是徐灵府的真迹?

  怎么?徐灵府生于杭州,所以你从杭州带回来的就是真迹了?

  你……你在这给朕糊弄鬼呢?

  还是说你蠢的看不出来?”

  嘉靖气的又拿起《黄庭经》,在手里抖的哗哗作响。

  “还有这《黄庭经》,又是哪儿淘来的?别告诉朕是城隍庙地摊儿买……。”

  嘉靖话未说完,就见被自己训斥的徐孝先突然诧异的抬起头,就差说一句:您怎么知道的?

  于是嘉靖瞬间气的直接拿起来往徐孝先脸上扔去:“你还真是城隍庙地摊儿买的不成?”

  “皇上,贵在心意,不在于价钱,您说呢?”

  徐孝先接住嘉靖扔过来的《黄庭经》一册,脸上带着讪讪的笑容。

  早知道特么的不听冯保的了。

  先拿花生、玉米种子出来孝敬嘉靖好了。

  所以冯保你特娘的到底是哪头的?

  人家是投之以木瓜,报之以琼瑶。你倒好,我给你琼瑶,你给我陷阱?

  “贵在心意?城隍庙地摊儿买的,来,你告诉朕你的心意在哪儿?”

  嘉靖气的又想扔书,但此时霜眉这只胖猫却是跳进了徐孝先的怀里。

  这让嘉靖又怕误伤了霜眉。

  不由哼了一声,又探头看了看那大包小包,好奇道:“其他这些是什么?”

  这次不用徐孝先再动手,自由宫女把地上的三个袋子放在书案上。

  嘉靖示意打开。

  随着宫女一一解开,嘉靖的眉头瞬间皱了起来。

  “这些是什么?农物种子?”

  嘉靖一边问,一边还手捻着辣椒就要闻。

  “皇上不可。”

  “啊切……。”

  嘉靖瞬间打了个喷嚏。

  徐孝先怀里的霜眉:“喵……。”

  “这是什么?”

  “皇上,容臣给您介绍。”

  徐孝先一手抱着猫,一边又上前两步,道:“皇上这个是花生,可以当下酒菜,也可以榨油,比麦麸榨出来的油要更香一些。

  至于这个黄澄澄的,则是叫玉米,产量在杭州虽还未展开播种,但收成也不低。最重要的是,可以在收割小麦后立即栽种,在秋种前便可以收割。

  如此一来,百姓也算是多了一份口粮,且玉米秆也可以当成草料。

  至于辣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