奋斗在嘉靖年间

第一百七十七章织坊(2/3)

,若是织坊成功了,岂不是明玉楼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?”

  李青衣心头莫名有些失落。

  倒不是说她喜欢做这被文人士子追捧、被商贾雅士讨好的头牌。

  而是因为从小就长在这明玉楼,这里基本上就是她的家。

  甚至在她的长远计划中,若是没办法有一个好的归宿,那就效仿着姜柔卖命为奴在这明玉楼。

  所以若是织坊真的成功了,那么她岂不是就没有家了?

  “放心,明玉楼还会存在的,但若是往后……能只做卖艺不卖身的事情自然是再好不过了。”

  徐孝先笑着道:“所以这也是为何要让你把你的才名烘托的更高一些的原因。

  有了新曲、有了新词,自然也可以吸引客人,并非是都要靠楼里的其他人卖身才能留得住客人。”

  李青衣似懂非懂的点着头,姜柔跟徐孝先的话语,她一时之间还不能完全消化。

  但她知道,若是真如徐孝先所说的那般,那么往后的明玉楼或许就真的可以当成家的存在了。

  而楼里一些不愿意卖身讨好客人的姐妹,也就不用每天做着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了。

  因而此时的李青衣,感觉自己的世界仿佛要开始渐渐变得不一样了。

  以前若是只有荒芜与不切实际的梦想的话,那么现在就像是仿佛渐渐了植被与生机。

  或许用不了多久,自己的世界也会真正拥有了丰富多彩的绿色生机。

  而于徐孝先而言,织坊本身就是属于这个时代的产物,他也没有自大到自以为是,认为凭借自己一己之力就能在京城开办一家织坊。

  何况,如今他手里也没钱。

  马墉一案查抄的银子,虽然嘉靖给北镇抚司留了十万两,但那些钱是要用在刀刃上的。

  而且崔元那老抠,把北镇抚司的钱看的比自己家的银子还紧,加上北镇抚司同样也需要庞大的开销,所以徐孝先根本就没办法从崔元那里“骗”到钱。

  但若是能与京师商贾达成合作,自然也就成了最佳方案。

  而且这还只是徐孝先对这个时代试探的第一步,虽一直秉承着壁立千仞、无欲则刚的立世法则。

  但不代表徐孝先在这个时代就没有自己想要赚钱的想法。

  可奈何他的野心太大,像制霜糖、制盐这种辛苦钱,他又看不上。

  总之在赚这种辛苦钱上,徐孝先一直以来秉承的就是:死了也行,活着也可以的被动法则。

  而他自己的最大野心,便是有朝一日在大明开设钱庄。

  甚至是……垄断这个行业。

  这也是为何他要跟嘉靖重提开设市舶司一事儿的主要原因。

  只要有了银子,加上在商界有了一定的声望,以及北镇抚司的权利,那么现在南北直隶开设钱庄,徐孝先想想都觉得美。

  当然,他也对自己有着清晰的认知,知道这种事情也不是一个人就能干成的事情。

  到时候若是机会合适,自然要把嘉靖拉出来背书,乃至是户部拉出来背书。

  不过这些都有一个前提条件,那就是自己得拥有其他朝臣难以随便扳倒的朝堂势力,以及嘉靖对他无条件的信任。

  明玉楼对面的酒楼,跟李青衣、姜柔两女吃完饭,徐孝先便前往闽浙茶铺。

  商会,同样是他想要搞的事情,这也是与钱庄息息相关的事情,急不得。

  茶铺里,徐孝先喝完了一盏茶又一盏茶。

  吴仲才带着一脸的深沉回到了茶铺。

  “你怎么来了?”

  “元日就剩下十来日了,过几天我也该人情走礼了,指挥使陆炳陆大人、成国公朱希忠交代的事情,你们得抓点紧了,还有,赵石让也得暗查一番,这是皇上亲自交代的事情。”

  吴仲闻言,不由苦笑一声,而后自嘲道:“这段时间我终于理解,为何一些官员看不起北镇抚司了。

  这特娘的……干的都是得罪人的阴活啊。

  不过也有好处,这些时日跟其他人打交道,原本人家还看不起你的态度,但一听到北镇抚司,立马就变得小心翼翼了几分。

  总之,我尽力,争取早些给你回复。”

  吴仲喝了口茶,而后想了想道:“对了,谢衡之的事情基本上算是摆平了。

  但……有一件事情你得做好心理准备。”

  “什么事儿?”

  徐孝先升起一股不好的预感来。

  吴仲既然说不是好事,那么肯定会是一件让自己感到棘手,甚至左右为难的事情。

  “这顺天府的治中郑象之子郑行书,很有可能就是程知章一案的主谋。”

  吴仲搓了搓脸,继续道:“刚刚了解到的,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