奋斗在嘉靖年间

第二百二十七章正理(2/3)

说明月阁的事情。

  这掌柜到现在还不知道是何人么?”

  徐孝先好奇的问道。

  “隐藏的很深,我估计段时间内很难挖出来。”

  说起正事,吴仲便恢复了他诡秘的深情,道:“我争取在你从草原回来时把明月阁的底细挖清楚。”

  徐孝先点点头,端起茶杯一饮而尽,而后再次给两人斟茶。

  “今日我去明月阁,碰见了武定侯郭守谦跟都察院佥都御史胡守中两人。”

  徐孝先随即把发生在明月阁的事情说了一遍。

  吴仲抬起眼皮看一眼徐孝先,沉默了一会儿道:“这胡守中不是善茬啊。

  而且看样子,这梁子算是结下了?”

  徐孝先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:“应该是结下了。

  现在就看谁能笑到最后了。”

  “郭守谦好说,虽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,可也有落难的凤凰不如鸡这么一说。

  如今郭守谦其实每日在京城就是顶着武定侯的名头混日子。

  但当初他父亲郭勋生前结下的不少“善缘”,如今还有一部分跟郭守谦有着往来。

  具体都是些什么人就不清楚了。

  当初你让我暗查时,也只是着重看跟严嵩有没有勾结,后来查到两人之间没有勾结后,郭守谦一事儿我们也就放下了。”

  “虽说破鼓有人捶、墙倒众人推。

  但毕竟是大明朝的侯爷,在一些人眼里必然还有着可利用的资源跟人脉。

  难道胡守中如今之所以还跟郭守谦往来,不就是因为这个吗?”

  吴仲皱眉头想了想,没有证据的事情他不敢乱下定论。

  “这个就不是很清楚了,还需要查一查才知道。

  但这胡守中可真不是一个善茬,属于……。”

  吴仲上下打量着徐孝先,而后道:“可能跟你属于一类人,是那种平日里低调,但实际上却很高调……。”

  “我特么的还不低调?我怎么高调了?”

  徐孝先一听吴仲对他的评语,立刻愤愤的坐直了质问道。

  面对徐孝先激烈的质问,吴仲倒是很平静。

  拿起公道杯给两人倒茶,而后才不紧不慢的说道:“做事高调、做人低调,这不就是你一直秉承的官场态度么?

  而这胡守中,同样也是这样的人。

  但做人是否是真的低调,还是只是表面低调,那就不好说了。

  如今既然结下了梁子,而且这事儿我想肯定很难善了,怎么样?我现在动手准备起来?

 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。”

  说道最后,吴仲轻轻笑出了声。

  “先下手为强,后下手遭殃的道理我懂。”

  徐孝先端起茶杯靠在椅背上,想了想道:“都察院是不是跟我八字不合?前有马墉,现在又出来一个胡守中。

  是不是最后我徐孝先要把所有都察院的官都挨个给换一遍才行。”

  徐孝先说道最后也自嘲的笑了起来,而后收起笑容,认真道:“既然你也说了,此人不是善茬,那么要对付他,就不能给他东山再起的机会才是。”

  “我明白你的意思,有把柄自然是最好了,但若真是个好官,那么就得靠你想办法了。”

  吴仲凝重的点了点头。

  随后道:“人家郭守谦不也说了,论在京城的人脉与背景,咱们跟人家差着十万八千里呢。

  所以啊……我觉得咱们也得经营一个圈子才是。

  要不然在这权贵满街、高官到处跑的京城,咱们总是显得有些势单力薄。”

  “经营一个圈子你以为那么简单?”

  徐孝先翻了翻白眼,道:“尤其是在官场上,经营一个圈子可不只是看一个人的官有多大,大部分的时候看的是资历与背景。

  也就是郭守谦所说的人脉与背景,还要加上自己的威望才行。

  如今我这年纪,要不是走了狗屎运,有陆指挥使跟皇上庇护,好几次我都可能早就被人从掌印镇抚的位置上赶下去了。

  元日前安置百姓流民一事儿,你又不是不清楚。

  积攒一个人脉圈子,可没有那么容易的。”

  “要不说北镇抚司的掌印镇抚不好做呢。”

  吴仲颇有感触的点着头,道:“但好在,不论具体时间,你开始这几任里时间最长的了,最起码一年了。”

  徐孝先呵呵笑了笑,道:“从嘉靖二十九年到嘉靖三十年,你还别说啊,要是不提具体月份的话,我还真是一年了啊。”

  “那可不咋的。”

  吴仲笑着附和道。

  “有些事情我心里有数,既然咱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