奋斗在嘉靖年间

第二百二十八章争吵(2/3)

  随着徐孝先坐下,崔元不依不饶道:“十万两银子的事情我还没跟你算账呢!

  虽说这事儿徐镇抚知道,那么我崔元就不能再过问。

  但若是你吴仲敢贪墨哪怕一文钱,到时候别怪我崔元不近人情!”

  “做好你自己的事情,别人的事情轮不到你插嘴。”

  吴仲平静的回道。

  徐孝先端起茶杯又要起身。

  崔元跟吴仲再次望向徐孝先。

  “你能不能说句话啊?怎么每次我两一吵架你都是躲?

  怎么,让你夹在中间很为难吗?”

  崔元直接拉住徐孝先的衣袖让其坐下。

  “我可不敢劝,我怕你俩以为我夹在中间在挑拨离间。”

  徐孝先轻松的说道。

  崔元跟吴仲随即互望一眼,同时叹了口气。

  “那那件事情我明日开始就着手办?”

  崔元问道。

  徐孝先点着头:“嗯,但丑话要说在前头,告诉他们,往后不会再有世袭一说。

  平时每人每月二两银子加米布等,战时每人五两银子。

  立功另算,且视功劳大小奖赏,不限于转正为真正的北镇抚司校尉,甚至是包括小旗、总旗、副百户的官职。”

  崔元点着头,而后笑了笑道:“我昨天试探了一下一些校尉,可人家的兴趣并不是很高。

  虽说平日里二两银子对于校尉而言算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了,可听到不能世袭之后,就没有多少人愿意了。

  而且如今整个北镇抚司,年龄三十岁以下的都不到三千人。

  按照你二十到二十五岁的标准,也就只剩下不到一千人了。

  所以我想……要不要把年龄的标准放宽一些?”

  “为什么要放宽年龄这个标准?”

  徐孝先扭头看向崔元问道。

  “我是这么想的,年龄一旦提高到三十岁以下,那么一些拖家带口的,可能会出于对银钱的需要就会妥协了。

  而二十五岁以下,大部分人确实都结婚生子了。

  可因为父母帮衬的缘故,他们对于银钱的需求显然不如年龄更大的需求那么大。

  加上一个个性子尚未定型,又都是心比天高的主。

  即便是愿意放弃世袭加入,但平日里的管理难度你想必更为清楚。

  想想当初你刚到壬字所时的情形……。”

  不等崔元说完,徐孝先便开始摇着头。

  郑重道:“正是因为他们的性子还未完全定型,更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彻底变成兵痞老油条,还有一腔热血。

  所以我才会选择他们。

  而那些年龄再往上的,要么是被生活磨砺的已经失去了锐气与热血。

  要么便是已经开始有了随遇而安、得过且过的心理。

  加上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压力,你觉得有多少人还具热血沸腾、战死疆场马革裹尸的决心与信念?

  更何况……有谁知道我们是为谁而战呢?”

  说道这里,徐孝先不由叹了口气。

  在这个时代,想要组建一支拥有铁血信念的军队,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容易。

  尤其是这种世袭制的存在,使得大明朝的军队早就失去了该有的铁血锐气跟凌厉杀气。

  得过且过的躺平心态,在大明朝的无数支军队中更是普遍现象。

  即便是如今的北镇抚司,看似三十岁以下的就能组建三个卫所可用。

  可这些人在徐孝先看来,并没有多少人真正具有驰骋疆场、奋力杀敌的决心与信念。

  去年俺答袭扰京城,大明朝的军队人数可是人家的十倍还要多。

  可结果呢?

  除了有限的几支卫所能够有效抵抗俺答的铁骑外,其余大军一旦碰到俺答的骑兵,那是立刻就被冲得四分五裂做鸟兽散了。

  要不然杨增也不会被俘虏,要不然俺答也不可能在退回草原时是那么的从容。

  甚至还可以因为天降暴雨的缘故,从而轻松的掉头绕路。

  而就是这般情况下,依然还是冲得跟在屁股后面“相送”的大明军队招架不住、望风而逃。

  如今的大明军队,根本不具备跟草原骑兵对抗的实力。

  而徐孝先显然也无法以下犯上也好,或者是多管闲事也罢的建议陆炳该如何精简锦衣卫,以及明确锦衣卫的真正作用与职责。

  毕竟,身为北镇抚司的掌印镇抚,若是徐孝先那么建议陆炳了,那就属于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了。

  所以徐孝先能做的,便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,尽最大可能的组建一支进可攻退可守的精锐部队。
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