倒斗

第190章 出现端倪(1/2)

  “好吧。”

  我略微点头,想了想又补充说:“那这样,疤叔还有小郝,你俩下去把马哥换上来,马哥刨土快,可以尽量提高一点效率,下边怎么勘探我跟马哥说了,你们问他就行。”

  大揭盖和挖竖井盗洞可不是一个概念。

  盗洞无论方圆,大多数情况下面积都不会超过一平米,所以只要铲法好一点,且不碰到沙地一类结构特别松散的土层构造,轻易是不会塌的。

  大揭盖就不同了。

  由于是挖大坑,土壤节理稍微差一点都很容易出现坍塌。

  像上次我们搞李释缘他们那一大家子,第一处墓葬甚至要用到“挖牛子”办法来提高稳定性。

  这里土层结构比戈壁滩好一些,但含沙量也不是很小,所以我们采用的是逐层收缩的挖掘方式。

  也就是先挖两米深度,然后向内收缩再挖两米,到第三层,也就是最后一层挖到砖椁顶部的时候,要刚好和椁室的轮廓吻合。

  待马哥被换上来,我也划定好了挖掘区域,除了一名保镖站边上没动,所有人全部下场刨土。

  没刨多久,林文俊的卫星电话响了。

  那个哈森传回消息,他和那日苏开出去大概三百五十公里,并没见到猎鹰有降落的意思。

  这就代表接下来一直到明天天亮之前,安全方面的问题暂时不用担心了。

  而后又过了大概一个半小时,我们正吃着东西,疤叔和郝润上来汇报勘探结果。

  首先是塔内区域,地下五米多一点深度全是石头;

  其次是南侧塔基边界,出现在距离宝塔真身十八米远的位置,这么计算,塔基规模比我预料的要小一些,只有不到九十米。

  但奇怪的是,疤叔他俩从塔基边界朝塔身的方向下针,只打到六米深度就打不动了,因为地底下和塔内一样,居然也全是石头,根本没碰到我说的地宫入口。

  这搞的我有点意外。

  没发现入口……

  难不成是用石条封死了?

  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四五幺六,我莫名想起了冯抄手,可惜,他死的太早,我没能学到他那套听音功夫,不然的话听诊器一上,用不了半小时地下什么情况就门清儿了。

  咦?

  就六米深度,不会听我还不会摸么?

  灵光一闪,脑子里突然冒出了个主意,我决定去尝试一下。

  将手里的压缩饼干统统塞进嘴里,我站起身囫囵的招呼了一句:“你们吃完继续挖,我下去看看。”

  说完我抱起所有探针,大步跑到第二处区域,然后将每根探针接够长度捅进不同的探孔,反反复复怼了起来。

  这是个笨方法。

  但笨方法只要足够细心,尝试的次数足够多,就也能有所发现。

  持续怼了将近半小时,终于,我在距离塔身十二米的一个探孔处,感受了极其细微的差异。

  随后我在这个探孔南北两侧半米距离的位置,又各自打了一个探孔比较,我发现,只有北侧探孔中的手感相同,南侧探孔的手感则和其他探孔一样。

  虽然以我当时的水平,还判断不出造成差异的具体原因,但基本可以确定,这里的石条存在异常情况。

  后来我才知道,这个位置下方并非普通石条,而是两块上下叠加的石板。

  其中放在下边的石板是一方引路石碣,刻有地宫入口的准确位置。

  收起探针,天色已经开始擦黑。

  我跑回去跳下土坑,林文俊立刻直起身问:“怎么样,找到入口没?”

  “还行!”

  “基本有谱了,大家都加把劲,抓紧干!”

  ……

  时间一点点过去。

  转眼就到了十一点半。

  此起彼伏的刨土声中,只听吭愣一响,马哥一铲子挖到了墓砖上。

  我凑过去扶着头灯一照,顿时有些惊讶,居然是林文俊他们挖出来的那种成品经文砖。

  墓砖上出现经文并不稀奇。

  在一些佛教信仰较为浓厚的地区,很多墓葬都会使用刻有经文的墓砖,不过这批经文砖毕竟是用来修塔建庙的,这就让我有些怀疑,难道是废物利用?

  “撬么平川?”

  “嗯…”我点头,“撬吧,这位置不是棺厢,撬就完了。”

  “行,那我先争取开个头彩!”

  话音未落,尖头铲已然狠狠插进了砖缝里。

  经文砖都是普通堆砌,中间没有填充任何粘合物质,马哥稍一用力就松动了。

  不过盖砖一共铺了三层,我们拆了一分多钟才拆到最后一层。

  这时候绝不能大意,每撬起一块都要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