倒斗

第八章 禄位(1/2)

  两天后,一辆赣字牌照的猎豹,开进了青州庙镇境内。

  庙镇南部的群山中有个古村,名叫峪口。

  按手札记载,老太监墓就在峪口村往北,河对岸的山谷中。

  “老板,打二斤醋!”

  走进一家副食店,我将一个大可乐瓶放到柜台上。

  小店老板是个六七十岁的老头,他拧开瓶盖闻了闻说:“小哥儿,恁这瓶儿咋木涮涮啊?”

  老头方言浓厚,我楞了几秒才明白他啥意思,忙摆手说不用。

  他眯起眼看了我一下,转身去灌醋,嘴里还嘀咕着:“不涮涮,那股子味儿还能好逮(吃)?”

  “没事儿,这么打就行!”

  我随口应付着,心说反正又不是用来吃的!

  买醋是周伶的意思。

  她告诉我们,明代常出现浇浆墓,也就是用三合土将整个墓葬包起来,以此提高坚固性和密封性,有点类似现代的混凝土浇筑。

  碰到这种情况,普通的尖镐刨锤就不顶用了。

  最巧妙的办法,是用醋。

  把醋烧热,一点点浇上去,再硬的合土也会变成烂泥。

  当时虽然不确定老太监墓会不会使用浇浆,但也必须提前备好,否则真碰上了,大半夜可没地方买醋去。

  当晚十点,我们一行五人进了山谷。

  走了将近一公里,前方出现一大片开阔地。

  周伶指向北侧一处区域说:“那个地方属禄位,整个山谷中,只有那里能结出好穴,接下来我负责放哨,其余就看你们的了,有情况随时沟通。”

  山东的空气质量不比承德,不过此时已是满月,加上天气晴朗,视野还算良好。

  虽然不懂什么是禄位,但我发现,那片区域从整体上看,形状有点像一个大簸箕,后边再放一个窄口的小簸箕,周伶说的禄位,就是“小簸箕”的位置。

  “探点打多大范围?”

  周伶想了想说:“我觉得应该先看表层有没有淤土,没有的话,你们从正中间下针,七八米见方应该差不多了,有的话,就要对应着扩大范围,这方面我没你们专业,具体操作还是按你们的经验来。”

  长海叔点点头没说话,考虑了片刻,决定直接打十六米见方的网格。

  而且这次没再让我闲着,他开始手把手教我使用探针。

  其实很简单,我只看一遍就能上手了。

  “川子,你过来试试!”

  “记住喽,沙土、淤土、耕土基本都是这种手感。”

  “知道了长海叔!”我点点头,一边用力,一边仔细的体会着。

  探针逐渐深入。

  “硬了!”

  手感一发生变化,我连忙说:“长海叔,土变硬了!”

  “怎么个硬法?”

  “吭哧吭哧的,像是在啃那种没烤熟的红薯!”

  “那是生土层,”他点了颗烟说,“你再打半米熟悉熟悉,就拔出来换点位。”

  “好。”

  打网格并非是一排排的平推。

  而是先居中打一个十字线,然后扩成米字,再一点点扩散成矩形。

  一个小时后,网格打了一大半。

  抬眼望去,周围密密麻麻全是探孔,每个探孔旁边,都规整的放着一节节土块。

  然而,随着勘探范围越来越大,大家的表情,也变得越发凝重,直到最后一个探点打完,看着取土器里质地均匀、颜色单一的土块,我们都有点懵逼。

  淤土下面,只有生土!

  好在这里和承德的情况不一样。

  因为手札的原本我们都已经看过了,可以肯定,老太监墓百分百就在这里,所以此刻我们只是觉得奇怪,却并不认为会再一次蹚空。

  “二哥,咋回事啊这是?要不……往大了扩?”

  “先别急,问问她再说。”

  片刻后,长海叔和周伶说明情况,并试着分析说有没有可能是偏了位置,毕竟有大片淤土存在,倒回几百年,这地方肯定不是现在的样子。

  “不会!”周伶十分确定的摇了摇头。

  “别说几百年,就是上千年,星种和山向也不会出现大的变化,大势相同,禄位就是固定的。”

  “你们休息会,我看一下吧。”

  说着,她掏出一个罗盘朝低处走去,时不时的还要停下来望向夜空,给一种人很专业的感觉。

  我干活不多,不怎么累,就好奇的跟过去看,但罗盘上里三层外三层的,全是篆书,根本看不懂。

  “伶姐,你刚刚总说禄位,到底啥是禄位?怎么看的啊?”

  “禄,就是权贵。”<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