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7我的年代

第425章 ,最漂亮光环(2/3)

  周诗禾说:“一直和余老师在商议编曲的事,给忙忘了。”

  李恒诚挚地感谢:“谢谢你们,辛苦了。”

  周诗禾说:“我看你最近每天都出去寄信,等会我回一封信给穗穗,你帮我一起寄走。”

  “行,顺手的事。”李恒痛快答应下来。

  来时快,回去感觉更快,因为大家满载而归嘛,心情好。

  回到庐山村,老付和陈思雅忙着做中餐去了。

  周诗禾回了自己家,开始给麦穗写信。

  李恒休整一番后,也提笔写信,写给腹黑媳妇儿。因为银杏树照顾不当,心有愧疚的说好每天写一封,那肯定信守承诺,必定每天写一封。

  而且还不能敷衍,不能提前写好,必须每天现写,以示真心。

  写信大约花了半个小时,主要分享今天钓鱼的快乐事,不过关于周诗禾的事,他只字不提。

  倒不是他心虚,而是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,免得腹黑媳妇疑心。

  男人嘛,绝对不能自己给自己找事,麻烦能避免就避免,不能避免也要想方设法避免。

  封好信,贴上邮票,刚出院门就遇到了周诗禾,后者把手里的信交给他。

  她说:“我家里没邮票了,要麻烦你。”

  说着,她把早已准备好的邮票钱一块塞给他。

  李恒本想说不用,可同她相视两秒后,接了,没有任何缘由。

  骑上自行车,李恒顺带拿了两条鱼,一条大桂鱼,一条鲶鱼。

  老付不解问:“你拿鱼干啥子?去你老师那?”

  陈思雅和周诗禾一齐看着他,同样疑惑。

  李恒简单解释:“现在8月份了,魏泉老师和魏晓竹应该来了沪市,我去瞧瞧。反正鱼多吃不完,顺便送个人情。”

  闻言,周诗禾也骑上一辆自行车,“我跟你一起。”

  有外人在,李恒没多问,直到出了庐山村,他才开口:“去找魏晓竹?”

  “对。”她言简意赅。

  见这姑娘不想多说,李恒熄了八卦之心,用力蹬着踏板,不一会儿就到了燕园。

  还没下自行车,李恒就看到了二楼走廊上的魏晓竹,后者也同时看到了他们。

  此时魏晓竹似乎刚洗完头发,正在用干发毛巾擦拭,瞅见两人后,迅速下楼迎了过来,“李恒、诗禾,你们来了。”

  李恒问:“你和魏老师什么时候过来的?”

  魏晓竹笑说:“昨天晚上到的,你要是昨天来找我,还得扑场空。”

  李恒把两条鱼递给她,顺便问句:“我小姨回济南了没?”

  “没,还在连云港,你爸妈也在,他们正在修缮田氏祖坟,估计还要一段时间。”魏晓竹显然同田润娥保持有联系。

  聊几句,李恒把道:“你们先聊,我还有点事要去办。”

  “马上中午了,要不吃完中饭再走吧。”魏晓竹一手一条鱼,挽留他。

  李恒背身摆手,在季风中潇洒离去。

  周诗禾替他说:“待会我们要去付老师家吃中饭。”

  魏晓竹没去过庐山村,不认识假道士,所以没问付老师是谁,反而问:“诗禾,暑假你没回去吗?”

  “有点事。”

  周诗禾想了想,又把录制纯音乐专辑的事讲了出来。

  魏晓竹很震撼,不敢置信地开口:“《故乡的原风景》那样级别的曲子,他还有9首?”

  周诗禾轻轻点头。

  由于和麦穗来往密切,魏晓竹无形中同周诗禾接触也不少,她是知晓周诗禾为人的,不会无的放矢。

  魏晓竹失神了,杵在原地久久说不出话。

  好半晌,她才再次问:“那余老师是不是也在?”

  周诗禾说在。

  魏晓竹特别好奇:“有时间带我去你们那里看看。”

  周诗禾一时没答应,想了想说:“我帮你问问他。”

  如果只是纯音乐专辑还好,可涉及到他的作家身份,周诗禾不敢冒然带人过去。这也是麦穗和魏晓竹关系那么亲密、却从来没邀请过魏晓竹去庐山村做客的原因所在。

  魏晓竹十分通情达理:“好,谢谢你。”

  汽车来到五角广场,他先是把两封信寄出去。

  接着开始寻一杂货铺打电话。

  先打陈家电话,找子衿,结果是陈子桐接的。

  “喂,你好。”

  “子桐?”听出对方声音,李恒问。

  “姐夫?”陈子桐声音带着几分雀跃。

  “对,你姐在不在?”李恒问。

  “哦,我可是你小姨子呀,你也不问候一下小姨子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