亮剑:从区小队开始发展

第117章 孔捷:陈铭是微操大师!(2/3)

害怕独立支队针对一个方向进行进攻,部队扫荡时很谨慎,特别是在独立支队全歼了237联队的一个大队后。

  鬼子为了防止部队被独立支队抓住机会,于是扫荡的部队行军缓慢,还聚集在了一起。

  可如今司令部已经确定了独立支队的方向,大部队扫荡的方向已经变成了一条线。

  这么多的部队,间距已经不大了,就算遇到了独立支队,其他的部队也能快速增援,压力骤减。

  于是,各部队之间,开始以大队为单位,朝着司令部下达的方向,开始了地毯式的搜寻。

  在鬼子北上,进入五台县东北部进行扫荡时。

  独立支队的主力已经在夜间,趁着鬼子收缩兵力露出的空隙,化整为零越过了同蒲铁路,进入了晋西北。

  并于宁武以南,平安(静乐)以北的山区当中成功会师。

  小王庄。

  这个独立支队当初还是区小队时的驻地,陈铭他们又回到了这个地方。

  小王庄的村民们热情的欢迎着独立支队的到来。

  鬼子这次的大扫荡,主要扫荡晋察冀,晋冀鲁豫,太岳三个军区。

  对于晋西北的晋绥军区扫荡力度不大。

  小王庄地理位置偏僻,鬼子看不上这种便宜的小村庄,因此村民们还没有进行转移。

  进入村子里后,陈铭和一众当初驻守在小王庄的指战员们都很高兴。

  特别是王大飞,王大彪,王贵这三人。

  他们三个都是小王庄人,这次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,还是以英雄的身份。

  独立支队现在在根据地老百姓的心里,可是实打实的英雄部队。

  在老百姓眼中,只要你打鬼子,你就是英雄,特别是独立支队一场场的仗打下来,歼灭了无数的鬼子。

  王大飞,王大彪,王贵三人,是小王庄走出去的英雄,在村里的族谱中,已经单开一页记载他们的英雄事迹了。

  面对热情的村民们,陈铭婉拒了对方送来慰问部队的物资。

  现在还没有到秋收的时候,老百姓的日子都不好过。

  何况晋西北不同于晋省其他地区,多为山地,土地贫瘠,耕地分散,老百姓的日子更加不好过。

  这也是为什么八路军的主力,大多在晋南地区,正是因为除了地理优势外,晋西北的物产经济不足以供养日益发展壮大的八路军。

  40年,在晋绥军区的120师,也是三个主力师当中人数最少,战斗力最弱的师的原因。

  120师仅有6.5万人,而115师有8.2万人,129师更是来到了12万人。

  这种发展趋势,和地缘有很大的关系。

  129师根据地涵盖山西,河北,山东,河南四省交界,物产丰富,人口众多,这才奠定了后期反攻的坚实基础。

  陈铭选择来到晋西北,就是为了弥补120师擅长防守,进攻能力的弱点,形成一只坚硬的拳头,让晋省形成三个军区三足鼎立的态势。

  在村民们热情迎接完后,陈铭叫来了几个主力团的指战员,开始开会。

  “汇报一下部队的伤亡情况吧。”

  “我先来吧”,孔捷率先开口,“第一团拥有两千五百七十名战士,在这次阻击敌人的过程中,消灭了日军四百多人,伪军一千多人。

  “第一团牺牲了四百一十八名战士,受伤七百多名战士。”

  孔捷汇报了这次反扫荡的部队伤亡,心里有些感慨。

  这次第一团相对以前的反扫荡,减员率大大的降低了,还消灭了大量的日伪军。

  全靠独立支队的装备精良,兵员素质优秀。

  以前孔捷还是独立团团长的时候,部队缺少武器装备,一个团能有一半部队有枪就算好的了。

  子弹更是人均只有不到十发,基本打几枪就要命令部队开始冲锋。

  所以每次扫荡,独立团的伤亡都不小。

  到了独立支队后,接手了第一团,孔捷才知道什么叫富裕仗。

  相比以前的独立团,独立支队的第一团可太富裕了。

  不仅步枪能做到人手一支,轻重机枪和掷弹筒更是不少,能配备到排了。

  子弹也不是很缺,靠着打炮楼据点缴获的物资,部队能做到人均五十发子弹。

  再也不用打几枪就拿着大刀和鬼子拼命了,部队的伤亡直接下降了一大截。

  部队的兵员素质也很高,虽然在孔捷心中,独立团的战士们都是好样的,都是好兵。

  但不得不承认,独立支队的战士,无论是军事素养,还是文化水平,政治素养都要超过独立团的兵。

  拥有这么好的武器装备和兵员素质,要是让他指挥独立支队,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