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藩镇过于凶猛

第108章 合肥(1/2)

  守江必守淮。

  这句话,是自古至今无数场战争总结出的经验。

  作为南方政权,长江虽为天险,可单靠一个长江作为防线,是远远不够的。

  只有将防线前推,挪至淮河一线,才较为稳妥,若能饮马黄河,那自然最好不过了。

  秦岭与淮河一线,是华夏南北的分界线。

  淮河以南气候潮湿,水网密集,天然不利于骑兵大规模冲锋,因为作为南方政权的第一道防线最合适。

  可淮河并非无懈可击,存在两处漏洞。

  因而,南方政权在这两处漏洞上,修建了两处城池,镇守漏洞。

  分别是合肥与寿春!

  南方政权想抵御北方,合肥与寿春必须握在手中,而北方政权若想南下,同样也要想尽一切办法拿下这两处重镇。

  正因如此,上千年来,南北政权为了争夺这两处重镇,爆发了不知多少次战争。

  这其中最著名的两场战役,便是孙权的合肥之战,以及刘牢之的淝水之战。

  一处在合肥,一处在寿春。

  孙权打合肥,可是足足打了六次。

  屡战屡败,屡败屡战。

  为何?

  就是因为庐州是北方南下的通道之一,不将这个通道握在手中,曹操想打他就打他,而他却一点办法没有,睡觉都睡不踏实。

  庐州作为南北方政权争夺的重镇,外加又是杨行密的龙兴之地,重要程度自然不言而喻。

  因而,镇守庐州的观察使,也就成了重点。

  这个人选,杨行密安排的是刘威。

  刘威是杨行密牙将,亦是家臣,这是正儿八经的亲信,嫡系中的嫡系,曾数次在战场上救下杨行密。

  并且,在与孙儒的决战中,起到关键性作用。

  要说整个江南,谁是杨行密最大的敌人,非孙儒莫属,其麾下‘吃人军’悍勇异常,士兵皆悍不畏死。

  杨行密与孙儒交战数次,皆都大败,最凶险的一次,甚至连庐州这个大本营都丢了,只剩下一个润州。

  也就是在大败孙儒,吞并其麾下‘吃人军’后,杨行密的实力才得以暴涨,最终称霸江南。

  这样一个忠心耿耿,且有勇有谋的心腹,让其镇守大本营,显然是最合适的人选。

  而庐州刺史的人选,杨行密本来定下的是王茂章。

  如此一来,王茂章与刘威二人可互相制衡,不至于有人一家独大。

  可惜杨渥因私人仇怨,并未听取。

  如今的刺史之位空缺,由刘威兼任。

  不过,多疑是上位者的天性,所以杨行密也留有后手,刘威虽贵为观察使与刺史,可军中将校,多为杨行密的本家亲戚。

  宗亲嘛,到底是一家人,相比外人更加可靠。

  合肥县。

  作为一个军事重镇,合肥并不繁华,反而从内到外透着肃杀之气。

  每日戌正一刻,准时宵禁。

  百姓不得随意外出,违者严惩。

  当然,凡事都是例外,特权在任何时代,任何国家都存在。

  深夜,万籁俱静,街道两旁的铺面大门紧闭,漆黑一片。

  月光下,两道身影漫步在牛尾街上。

  为首一人高高瘦瘦,穿着讲究,腰间悬着一块羊脂玉佩,在银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。

  此人脚步虚浮,走起路来踉踉跄跄,显然是喝醉了。

  若非旁边一人搀扶,只怕早就摔了个狗吃屎。

  搀扶之人明明身材壮硕,却缩肩塌背,故意矮了半头,一手搀扶着高瘦男子,另一只手拎着一盏灯笼照路,口中还谄媚地说道:“都尉慢些,切莫摔着了。”

  高瘦男子闻言,骂骂咧咧道:“入你娘,怎地还没到?”

  壮汉答道:“快了,前面转个弯,再走百十步就到了。”

  高瘦男子打了个酒嗝,大着舌头道:“魏峰,耶耶可告诉你,若是敢诓骗耶耶,便扒了你的皮。”

  “哎呦,都尉您这叫什么话,俺就算吃了熊心豹子胆,也不敢骗您啊。”魏峰立马叫起了撞天屈。

  “哼,谅你也不敢。”

  高瘦男子哼哼一声,拍着他的头顶,高声道:“你放心,这笔买卖若谈成了,少不了你的好处。跟着耶耶,保你吃香喝辣。”

  寂静的街道上,声音传出老远。

  “都尉小点声。”

  魏峰被吓了一跳,赶忙低声提醒。

  高瘦男子显然喝多了,非但没有收敛,反而扯着嗓子嚷嚷道:“怕个甚,就算被人听去了又如何,这庐州城有谁敢触俺的眉头?便是刘威,也不过是我杨家家臣,见了俺也得恭恭敬敬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