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藩镇过于凶猛

第112章 出大事了!(1/3)

  回过神,吴鹤年讷讷地道:“这……似乎不太好吧。那杨雨生乃是杨氏宗亲,性情嚣张跋扈,定然不会善罢甘休,届时万一追查到咱们,岂不是得不偿失?”

  庄三儿却一脸兴奋:“有甚不好的,俺倒觉得监镇这是个好主意。”

  监镇的行事风格实在太对他的胃口。

  货我想要,钱不想给,太他娘的霸道了!

  刘靖沉吟道:“我听闻,刘威此人性情刚正不阿,眼里容不得沙子,杨雨生倒卖武库军械之事,若被刘威知晓,绝对吃不了兜着走。所以,我断定杨雨生不会声张,最多也就派人暗中调查,咱们手尾干净一些,任他查十年也查不出来。”

  这个想法,并非是他一拍脑门冒出来的。

  而是从一开始,刘靖就压根没想过要付钱。

  本就是一锤子买卖,做完老死不相往来,还他娘的付钱?

  想屁吃呢!

  而且,他料定了杨雨生不敢声张,只能吃下这个闷亏。

  只要漕船过了巢湖,进入长江,便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回到丹徒镇。

  长江上每日过往船只多如牛毛,没有一千也有八百,杨雨生拿什么查?

  退一万步说,就算查到了又如何?

  他杨雨生敢来索要么,嫌自己命太长?

  嘶!

  吴鹤年深吸了口气,面露沉思。

  听监镇这么一说,似乎还真可行,虽说从道义上而言不太对,但是对方也不是什么好鸟。

  敢倒卖武库里的军械,能是什么好人?

  他并非墨守成规之人,思索片刻后,说道:“此计可行。”

  接着,三人又商议起了细节。

  反复推敲,确认没有留下手尾后,刘靖交代道:“庄三儿,此事你亲自带人走一趟,交给其他人办我不放心。”

  庄三儿扬起拳头在胸膛上砸了几下,朗声道:“监镇宽心,属下必定将军械安然运送回来,否则提头来见!”

  刘靖却摇摇头:“军械丢了没事,反正是无本买卖,你和弟兄们不能出事,安然归来便好。”

  这番话,让庄三儿心头无比感动。

  ……

  ……

  常言道,十五的月儿十六圆。

  今儿个是十五,月亮比之十六也差不到哪去。

  银辉洒落,即便不用灯笼照明,也能勉强看清道路。

  城南。

  一军之武库,向来是重中之重,所以常常设立在牙城之内,由重兵把守。

  但这是寻常情况,若是军事重镇,除开牙城之外,还会在城中多处设立武库,战时方便驻城士兵取用。

  坐落于城南的振威武库,便是其中之一。

  深夜,整座合肥县城一片寂静。

  原本该重兵把守的振威武库,此刻看不到一个人,大门虚掩。

  月光映照下,远处街道行来一支车队。

  这支车队很诡异,明明人数众多,却并未发出多少声音。

  直到走近后才发现,驮马的黑牛俱都带着笼头,牛蹄也都绑着厚厚一层碎布,因而踏在地上,只有细微的声响。

  甚至就连赶车的车夫,嘴里都叼着铜钱。

  人衔枚,马裹蹄。

  很快,车队来到振威武库外,为首之人摆摆手,随行人员见了,立即上前推开大门,鱼贯而入。

  军械不断从武库内搬出,放在牛车之上。

  足足搬了大半个时辰,武库才彻底被搬空,而那十八辆牛车,也装的满满当当。

  待搬完之后,为首之人又打了个手势,车队立即出发,朝着城外行去。

  全程没有人说一句话。

  合肥作为军事重镇,夜间城楼上值差的士兵,不会少于一团。

  唐时军制经历了府兵制的崩坏,开始实行募兵制后,到了如今,已经与唐初时大相径庭。

  最高单位是军,军下为团,每团二至三百人,长官为校尉。

  每团下辖两至三旅,长官为旅帅。

  旅之下就是百夫长、什长、伍长。

  很多时候百夫长也被下属尊称为旅帅,但严格意义上来说,旅帅要比百夫长品阶更高一级。

  然而今夜,南城城楼之上的值差士兵,却寥寥无几。

  千斤闸被吊起,城门虚掩。

  城楼之上,一名满是络腮胡的校尉见到车队来了,当即下令道:“开门!”

  咯吱!

  伴随着令人牙酸的声响,厚重的城门被从内打开。

  眼看着车队缓缓出城,一名百夫长忍不住问道:“校尉,这车队到底怎么个事儿?”

  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