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藩镇过于凶猛

第121章 人道寄奴曾住(1/2)

  翌日。

  一大早,崔蓉蓉收拾好行李,牵着小桃儿依依不舍地上了马车。

  “爹爹。”

  小桃儿嘟着小嘴。

  刘靖捏了捏她的小脸,满脸宠溺道:“桃儿乖,跟着阿娘在祖祖那住几天,爹爹很快就会来接你。”

  “好的爹爹。”

  小桃儿乖巧的点点头。

  安抚好小丫头,刘靖又将目光落在崔蓉蓉身上。

  崔蓉蓉张了张嘴,心头纵有千言万语,此刻却一个字也说不出。

  “刘郎保重。”

  “我会的。”

  刘靖微微一笑。

  崔蓉蓉点点头,咬牙牵着小桃儿进了马车。

  刘靖朝着赶车的狗子吩咐道:“走吧。”

  “得令。”

  狗子抖了抖缰绳,马儿立即迈开四蹄。

  车轮滚滚,渐行渐远。

  车窗帘被撩开,探出崔蓉蓉那张如花似玉的俏脸,远黛眉下的桃花眼,噙着泪花。

  这一别,也许很快就会再见。

  也许,天人永隔。

  ……

  北固山。

  此地紧挨着润州城,山下便是滚滚长江。

  这座山曾是东吴最早的都城,时过境迁,山中至今还残留有一段城墙遗址。

  每到春暖花开的时节,便有人登山踏春,对着这段城墙遗址怀古伤今。

  两道风度翩翩的身影,立于城墙之上,负手而立,俯瞰山下江水滔滔。

  迎着山风,王冲问道:“刘兄,此情此景,可有诗情?”

  刘靖缓缓念道:“千古江山,英雄无觅孙仲谋处。舞榭歌台,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。斜阳草树,寻常巷陌,人道寄奴曾住。想当年,金戈铁马,气吞万里如虎。”

  “彩!”

  王冲拍手叫好,催促道:“刘兄快快将下阙念来。”

  刘靖摇摇头:“下阙就不念了,你我正少年,自当意气风发,鲜衣怒马,听不得悲古伤今之言。”

  王冲赞叹道:“刘兄果然才高八斗,张口便是千古佳篇,为兄心悦诚服。”

  “这首词非我所作,今日恰逢适情适景,所以拿来一用。”刘靖摆摆手,笑着解释了一句。

  辛弃疾是他为数不多的偶像,这首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也是他最喜欢的一首词。

  王冲挑眉道:“哦?不知是何人,竟有如此才情,我定要结识一番。”

  刘靖哈哈一笑:“此人名唤辛弃疾,王兄想见他,怕是有些困难。”

  “可惜了。”

  也不知王冲如何理解,只见他一脸遗憾之色。

  “想当年,金戈铁马,气吞万里如虎。宋武帝确为一代人杰,起于微末,建元称帝,只差一步便可一统南北,完成大业,着实令人惋惜。同处乱世,同在京口,武帝一人一刀开创伟业,而我却为前路迷茫。”王冲幽幽地叹了口气。

  刘靖说道:“我祖高皇帝四十八岁时,还在沛县村口看狗儿打架,昭烈帝而立之年,还在织席贩履,宋武帝更是三十七岁才参军,王兄正值年少,风华正茂,何故做此小女儿态?”

  王冲笑着朝他拱拱手:“哈哈,刘兄所言极是,吾受教了。”

  刘靖收敛笑意,低声问道:“打算何时动手?”

  “十日后!”

  王冲正色道。

  刘靖点点头,沉默不语。

  王冲劝道:“真的不和我一起南下?对钱镠而言,我父投奔意义重大,必定会被重用,届时给刘兄谋个差事易如反掌,凭刘兄之才干,想必用不了多久,便能崭露头角。”

  刘靖轻笑道:“王兄好意,我铭记于心。只是我这个人性子执拗,不碰一下南墙,是绝不会回头。”

  王冲拍了拍他的肩膀,神情真挚道:“至此一别,不知何时才能相见。刘兄,珍重!”

  “王兄珍重!”

  刘靖拱了拱手。

  静静站了片刻,王冲缓缓说道:“风大了,走吧。”

  下了山,两人分道扬镳。

  接过李松递来的缰绳,刘靖翻身上马,直奔渡口码头而去。

  牵着马上了漕船,不消片刻,漕船便缓缓驶离渡口,逆流而上。

  “监镇!”

  走进船舱,小猴子纷纷起身见礼。

  除开小猴子、范洪与施怀德之外,还有七八名少年。

  这些少年岁数不大,最大的也才十四五岁的模样,都是小猴子在人牙子买来的。

  忙时在店中充当伙计,闲时施怀德便教导他们识字算数。

  “嗯。”
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