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藩镇过于凶猛

第140章 凡事留一线,日后好相见(1/3)

  三百人鱼贯而入。

  进了城后,汪同几人翻身下马。

  胡友臣下了城楼,迎面走来,口中问道:“刺史可还有旁的吩咐?”

  汪同满口胡诌道:“刺史命本官从旁协助,守城之事以胡都尉为主,只需守住十日,刺史便会率大军赶回,届时越兵自会退去。”

  胡友臣点点头,又问:“越兵人数几何?”

  “约莫三千,皆是精锐!”

  奇袭之下,三千精锐足以迅速拿下绩溪县,不过守军一方有了准备后,那就不一样了。

  攻城战,守军有准备和没准备,完全是两回事。

  当年刘裕北伐,在大砚山与南燕骑兵大战,眼见战事焦灼,僵持不下,便派遣了一支三千人的精锐,趁着临朐空虚,一举将其夺下,南燕士兵得知后士气大跌,因而溃败。

  须知,临朐乃是南燕重镇,是大砚山之门户,正常情况下,别说三千,三万人耗时数月都不一定能打下来。

  类似这样的案例,数不胜数。

  胡友臣神色轻松道:“有了汪都尉驰援,坚守十日完全不成问题。”

  此时,一旁的庄三儿使了个眼色。

  见状,汪同心下紧张,面上故作神秘道:“对了,最近出了一件大事,胡都尉可曾知晓?”

  “甚么事?”

  胡友臣果然上钩了,面露好奇之色。

  汪同左右看了看,朝他招招手。

  这番举动,让胡友臣心下更加好奇了,迈步走上前。

  与此同时,庄三儿悄悄打了个手势,不动声色地朝着胡友臣的亲卫靠近了几步。

  待到胡友臣侧着身子附耳上前,汪同忽然暴起。

  锵!

  一阵轻吟,寒光乍现。

  横刀划过一道弧线,鲜血飞溅。

  胡友臣猛然瞪大眼睛,下意识的捂住脖子,满脸不可思议地瞪着汪同。

  “动手!”

  庄三儿大喝一声,抽出腰间骨朵,猛地朝胡友臣一名亲卫的脑袋砸去。

  胡友臣没有穿盔甲,可他的亲卫却是披甲,想要一击必杀,骨朵比横刀好用无数倍。

  砰的一声闷响,那亲卫头盔顿时凹陷,鲜血顺着额头往下流淌。

  那亲卫什么声音都没有发出,便软软倒在地上,当场毙命。

  “杀!”

  三百名士兵齐齐动手,转眼间就将城洞里的守军解决。

  轰!

  城门轰然被关上,风字营的士兵安排计划,从城洞两侧的甬道冲向城墙。

  一时间,喊杀声四起,在县城上空回荡。

  绩溪县的守军本就不多,此处城墙上值差的守军,更是只有百余。

  南城的喊杀声顿时让县城陷入一片混乱之中,牙城之中的数百守军,心下惊骇。

  他们不知是何人杀进城,也不知对方兵力几何。

  “快,突围出城!”

  一名校尉经过最初的慌乱后,当即下令突围。

  城已破,且不知敌军几何,继续抵抗没有意义,突围之后,尽快将消息传给刺史以及歙县才是当务之急。

  决定之后,校尉立即率领五百余守军出了牙城,直奔北城而去。

  一路上,除开四散奔逃的百姓之外,并未遇到敌军。

  升起千斤闸,打开城门,五百余人迅速冲出城,消失不见。

  此时,南城城墙上喊杀声渐渐平息,地面上横七竖八的躺着十几具尸体。

  剩余的守军则丢掉兵器,跪地受降。

  余丰年一路小跑而来,禀报道:“都尉,守军从北城突围了!”

  庄三儿点点头,并不意外,一切都在计划之中。

  他们兵力太少,能拿下绩溪县已经着实不易,对于城内守军突围,一点办法都没有。

  庄三儿喊道:“牛尾儿!”

  “骠下在!”

  牛尾儿从人群中钻出,抱拳应道。

  庄三儿迅速下令道:“领你麾下两队,把守北城城墙。余丰年,你快马加鞭,将消息传回歙县。”

  “得令!”

  两人齐齐应道。

  交代了一应事宜后,庄三儿拍了拍汪同的肩膀,笑道:“此事办的漂亮,俺会向监镇替你请功!”

  “多谢都尉。”

  汪同挤出一抹笑容。

  带着敌军诈开绩溪县城门,并亲手宰了胡友臣,他是彻底没法回头了。

  若是陶雅赶跑了这些人,夺回歙县,他也免不了一死。

  也就是说,如今他只能一条道走到黑。

  此刻,汪同比任何人都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