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藩镇过于凶猛

第158章 百将易得,一帅难求(1/2)

  不得不说,胡三公在绩溪的名望确实高。

  虽然金紫光禄大夫只是个散官儿,可那也是天子近臣,而且是清贵之流,在士林之中风评极好。

  身居高官,又乐于帮助族人邻里,为家乡兴办学社,修桥补路,完全当得起德高望重四个字。

  后世很多人看到兴办学社,总觉得并没什么。

  但要知道,后世教育已经普及了,不能用后世的眼光来看待。因为在这会儿,知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,教书先生少,且束脩极贵,普通百姓根本上不起学。

  寒门难出贵子,一是世家门阀把持朝政,二就是没几个百姓舍得供子女进学。

  此外笔墨纸砚书,哪一个不花钱,哪一个便宜?

  尤其是书籍,一户百姓辛辛苦苦劳作一年,不吃不喝攒下的钱,都不一定够买一本书。

  这样的情况下,九成九的百姓大字不识一个,能识字算数,便已经非常了不起了,这辈子都吃喝不愁,不必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田,可以寻个体面的差事。

  正因如此,兴办学社,免费供乡里孩童进学,那就是天大的恩惠了。

  整个绩溪县,谁人不念着胡三公的好?

  当胡三公杵着拐杖,与刘靖一同乘坐牛车,在县城内的几个坊市走了一圈,表示自己将出任县令,又说了一通刘靖的好话后,绩溪县百姓原本惶恐不安的心,渐渐变得平静下来。

  这就是胡三公前半辈子积攒下来的名望,所带来的效应。

  就在刘靖请胡三公稳定绩溪县城的人心之时,王冲率领的前军已经驻扎在昱岭关。

  尽管他十分担心刘靖,但此刻也只能按捺心中焦急,老老实实等待顾全武大军赶到。

  否则,凭他们这点人去打昱岭关,没有丝毫胜算。

  五里之外的昱岭关,关广通高两丈四尺,关门高一丈八,阔两丈,城洞深两丈有余。

  关墙向两翼山脊延伸,如一道壁垒,卡在两山之间。

  只有一条崎岖的官道,一路蜿蜒向下。

  昱岭关最早可追溯至东汉末年,是歙州的山越人为抵御孙权所修建。

  若说绩溪是歙州之门户,那么昱岭关就是门锁。

  开了锁,才能推门。

  然,铜锁虽小,可若无钥匙,强行打开也需费一番功夫。

  陶敬昭站在关墙之上,神色阴沉,居高临下的俯瞰远处军营。

  他已经收到父亲撤军的命令。

  待大军从仁里军寨,沿徽宁古道进入宣州后,他再率军撤离。

  撤军!

  可……云娘与虎儿还在歙县郡城里啊!

  尽管心里一万个不情愿,但也知道,随着顾全武率军前来,必须要撤军了,否则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的绝境。

  “顾和尚,此仇来日必报!”

  陶敬昭面露愤恨,一拳砸在城垛之上。

  就在这时,一名传令兵快步走来,躬身唱喏:“将军,刺史口谕,大军已过仁里军寨,命将军两日后撤离。”

  “本将晓得了。”

  陶敬昭语气生硬的应道。

  再度看了眼远处的军营,他冷哼一声,转身下了关墙。

  ……

  绩溪县城城门大开,刘靖率领一队亲卫驾马出城。

  而在不远处的官道上,一支两千人的军队,外加五千民夫,犹如一条长龙缓缓行进。

  为首领军之人,正是林字营校尉刘稳。

  随着陶雅退军的消息被刘靖命人传回歙县后,郡城里的百姓惊骇之余,表现的更加乖巧了。

  毕竟,陶雅都退了,歙州也已易主,再闹事岂不是找死?

  况且,不管歙州换了谁,日子都得照过不是?

  只望这新主人,不是暴桀弑杀的性子,他们也就心满意足了。

  “骠下见过监镇!”

  见到刘靖驾马而来,刘稳立即翻身翻身下马,抱拳唱喏。

  “不必多礼。”

  刘靖摆摆手,问道:“郡城如何?”

  刘稳答道:“郡城一切安好,吴先生治理的井井有条,昨日得知陶雅退军,吴先生正在与季都尉商量着打开城门,恢复郡城运转。”

  郡城住着好几万人,每日产生的屎尿都不少,闭城这般久,估计每家每户都快臭气熏天了。

  况且,柴火也用的差不多了。

  是该打开城门了,不过军管还不能解除,粮食依旧统一供应。

  从目前来看,吴鹤年是个人才,于内政颇有天赋,值得培养。

  倒是施怀德,过于死板木讷,不懂变通。

  不过这样的人,也并非没有用处,做事一板一眼,让其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