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藩镇过于凶猛

第167章 君子豹变(1/2)

  三军未动,粮草先行。

  打仗,永远是先调集粮草。

  尤其是这个时代,唐末的丘八可不跟你嘻嘻哈哈,敢让俺们饿着肚子打仗?

  入他娘的,兄弟们操刀子,反了!

  在唐末和五代十国当将军,是一项高危工作。

  各地丘八虽不如魏博牙兵那般夸张,但也差不了太多,钱粮缺一不可。

  稍不留神,就会成为麾下士兵的刀下亡魂。

  吴国调集六万大军,首先需要从各地征召民夫,调运粮草,等到第一批粮草准备妥当后,大军才会开动。

  六万大军的粮草,最快也得一个月。

  所以,刘靖有充足的时间来准备。

  他将北宋末年的寨堡战术搬到这个时代,召集民夫,在绩溪县城周边修建寨堡。

  寨堡由内至外,共三层,最外层九个,第二层六个,第三层则是三个,中心位置则是绩溪县城,每一层寨堡相距三百步,呈犬牙之势排列,每一个寨堡都能与左右两侧的寨堡形成犄角之势。

  寨堡之间以壕沟相连,士兵可通过壕沟迅速驰援。

  这,就是刘靖的后手,也是他挡住陶雅反扑的底气。

  不但绩溪在修,坐镇歙县的季仲,也在安排人修建。

  即便钟传不出兵,他也有信心凭借寨堡战术,挡住吴国大军。

  寨堡战术是北宋末年章楶发明,专门用来克制西夏。

  须知,战争是随着时代不断进步的。

  自唐末混战,到五代十国,再到北宋末年,这近三百年的时间里,战术与军械在一次次战争中飞速发展。

  陌刀、马槊、明光甲等军械,渐渐被淘汰,取而代之的是步人甲、神臂弩、钩镰长枪等等。

  战术同样如此。

  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,导致军事孱弱,可即便如此,后期凭着寨堡战术,照样将西夏打的一点脾气没有,甚至杨惟忠一度将寨堡修到了兴庆府。

  若非北方剧变,金国女真人崛起,西夏撑不了多久,就会被北宋灭国。

  歙州多山,绩溪同样如此,两面临山,一面环水,不利于大军铺开,因此配合寨堡战术,能将地利发挥到极致。

  因时间紧,所以刘靖修建的寨堡并不大,只能容纳五十名士兵。

  不过有壕沟相连,伤亡一人,可迅速补上。

  吴军想要攻克一个寨堡,其难度不亚于攻克一面城墙,若想将所有寨堡全部拔除,至少要付出上万人的代价。

  而损失上万人后,还要面对完好无损的绩溪县城。

  此外,刘靖也与钱镠谈妥了。

  粮食最终定在了十二万石。

  不过成婚之日,双方却都心照不宣的没有提。

  何时打退陶雅,何时成婚。

  若是歙州被陶雅夺回去,这桩婚事,自然也就告吹。

  ……

  ……

  宣州。

  前两年席卷整个宣州的田頵叛乱,让宣州本就不多的人口,再一次凋零。

  都说陶雅治下的歙州赋税繁重,实则宣州也不遑多让。

  宣州治下不足十二万户,却供养着近三万大军。

  平均四户供养一兵。

  宣城郡。

  远处的敬亭山上,绿树成荫,一层淡淡的薄雾如轻纱一般,笼罩其上,如墨如画。

  郡城四处城门洞开,一辆辆牛车满载着粮食,进入城内。

  牙城之内,周本正在接见朱思勍。

  就在昨日,朱思勍率领十几名亲卫,风风火火的从扬州赶来。

  甭管心里有多看不起朱思勍,可对方毕竟是大王的心腹,该有的礼数还是得有。

  朱思勍乃是靠着溜须拍马,投其所好上位,领军打仗未必行,可人情世故却无比娴熟。

  朱思勍满脸堆笑道:“许久不见,周刺史风采依旧。”

  “呵呵,岁月不饶人啊。”

  周本呵呵一笑,抚须道:“倒是朱副使风华正茂,又得大王重用,当真是君子豹变,辅国良臣啊!”

  华夏人说话,常常习惯将警告提醒隐藏在褒奖之中。

  这是一种自我保护。

  因为忠言逆耳,良药苦口。

  真话,往往是不中听的。

  直抒己见,自然是好的,但前提对方是君子,若对方是小人,极有有可能因为这一句忠告,将你嫉恨上,从而报复。

  这个世上,小人终究是比君子多。

  周本这番话初听是夸赞,可却暗藏玄机。

  君子豹变,指人如斑豹之变化,蔚然成彩,然而这却只是外在的变化。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