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藩镇过于凶猛

第182章 一切从简(2/3)

靖说罢,与胡三公出了公廨,移步后方的府邸。

  牙城的布局基本上都大同小异,进门就是一个院落,正对牙城大门的是公廨,官员日常办公之所。

  后方则是府邸居所,左右两侧,用来安置左右牙兵。

  牙城有大有小,比如位居扬州的牙城,占地足有上百亩,否则也安置不下五千黑云都。

  “哈哈,刘兄,又见面了!”

  人未至,笑声先至。

  “王兄。”

  刘靖面带笑意,起身相迎。

  使节是王冲,他并不意外,王冲与他关系交好,钱镠放着这么个人不用,那才奇怪呢。

  王冲顿住脚步,一本正经道:“不对,往后该称刘刺史了。”

  “得了吧,我这个刺史,还不晓得能当几天。”刘靖摇头失笑,目光落在他身后一人身上,说道:“王兄不引荐一番?”

  王冲介绍道:“这位乃是温、明二州刺史,检校太尉,钱铧!”

  钱铧是钱镠五弟,看上去不过三十来岁,相貌俊朗,长髯飘飘,身着一袭月白圆领袍,腰间玉带环绕,端的是风度翩翩。

  钱铧因在家中排行最小,所以颇得钱镠喜爱,且两人年纪相差较大,亦兄亦父。

  他不喜打打杀杀,对政务也一窍不通,却醉心丹青,多艺能,精音律。

  别看他官职不少,实则都是挂名而已,平日里不管事。

  刘靖拱手道:“原来是钱太尉,久仰!”

  钱铧热情地握住他的手,笑道:“早听闻刘刺史丰神俊朗,乃少年英豪,今日一见,果然闻名不如见面。”

  搞艺术的么,就喜欢美好的事物。

  见到刘靖这般相貌与气质,不由心生亲近。

  瞥了眼被抓住的手,刘靖眼角抽了抽,不动声色地将手抽了回来。

  这家伙热情的有些过分……该不会有龙阳之好吧?

  刘靖趁势为二人介绍胡三公:“这位是新任歙州别驾胡清,曾在朝廷任金紫光禄大夫。”

  “后进学生见过胡大夫。”

  二人神色肃然,齐齐见礼。

  不管怎么样,杨吴和吴越表面上还是认大唐这个朝廷的。

  胡三公笑呵呵地说道:“老拙已辞官致事,两位不必多礼。”

  寒暄过后,四人在罗汉床上落座,刘靖点燃兽炭,亲手煎茶。

  有胡三公在,王冲也不好满嘴跑火车,摆出一副后进学生的姿态,请教经学。

  “你治的何经?”

  “《尚书》。”

  “何人所注?”

  “回先生,学生治的乃是《今文尚书》。”

  “唔,《今文尚书》虽非朝廷正统,却也……”

  古时的四书五经,有很多个版本。

  不同人注解,读起来有不同的意思。

  唐时的正统,乃是孔颖达编纂的《五经正义》,倒不是说孔颖达能比肩先贤,而是李二凤为了推行科举命其编纂。

  既然要开办科举,那么就得先统一课本。

  不然大伙儿各学各的,怎么出题?

  聊起这些,刘靖就插不上话了,他也乐得清闲。

  一刻钟后,茶汤沸腾。

  刘靖倒了四杯,伸手示意道:“清茶!”

  闻言,三人也停下辩经。

  一口热茶下肚,王冲说起了来意:“吴王在昨日,已向陛下上书,请奏刘兄为歙州刺史。想来用不了多久,朝廷宣谕使便会赶来歙州,宣读任命,送上官服告身。”

  陛下!

  听到这两个字,胡三公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哀伤。

  任谁都知道,如今的大唐已经名存实亡,朱温的一系列手段,都在为篡位登基做准备。

  钱镠与朱温交好,两人属于相对亲密的政治盟友。

  一方面,钱镠需要朱温在北方牵制杨吴大部分兵力,而朱温也希望钱镠能顶住杨吴,不让杨吴统一南方。

  另一方面,钱镠在大义上支持朱温,朱温也投桃报李,对钱镠的上书,基本上都会应允。

  眼下,大唐这块金字招牌,大伙还都认。

  所以,等到宣谕使来后,刘靖这个歙州刺史,也就名正言顺了。

  哪怕是最恨他的陶敬昭,也没法喊一声刘贼了。

  朝廷任命,陛下钦点,谁敢言贼?

  刘靖朝着杭州方向拱了拱手:“多谢吴王!”

  此事对他来说,可有可无,勉强也算得上锦上添花。

  因为刘靖知道,明年,也就是天祐四年,朱温篡唐,建元称帝,立国号为梁!

  大唐灭亡,一众节度使再也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