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藩镇过于凶猛

第207章 清河县伯(1/2)

  “刘靖见过天使!”

  刺史府内,刘靖正在接见远道而来的宣谕使李振。

  不管如何,哪怕是刘靖,也是认大唐臣子这个身份的,否则那就真成逆贼了。

  “哈哈,刘刺史果真是少年英豪!”

  作为朱温心腹谋士之一,安排他来宣谕,由此可见朱温对刘靖的重视。

  刘靖却不觉意外,作为枭雄,朱温若连这点远见与手段都没有,那反而令人失望。

  一个混乱的南方,才是朱温愿意看到了。

  尤其是江南,杨行密在时,数次阻挡朱温南下,令其心中忌惮。

  所以,在看到钱镠的上表后,没有丝毫犹豫,当即派心腹谋士前往,一为示好,二则拉拢。

  换做是刘靖,也会如此。

  成则意外之喜,不成也无妨,反正可以顺势恶心恶心杨吴。

  刘靖面带笑意,谦虚道:“侥幸而已,当不得李大夫这般抬举,快请入座。”

  今日,胡三公并未在场,主要是为避嫌。

  不过,他虽未在,却提前将李振的底细透露给了刘靖。

  说起来,李振这个人也挺有意思。

  其曾祖乃是唐潞州节度使李抱真,祖父曾任礼部尚书,父亲更是一郡太守,标准的官宦子弟。

  然而李振年轻时数次参加科举,却屡试不第。

  心灰意冷之下,竟然与黄巢产生了共情。

  后来他弃文从军,凭着家中关系任金吾将军,没多久又改任台州刺史,结果赴任途中遇到董昌钱镠起事,两浙沦陷。

  台州去不成,只得回长安。

  途经汴州之时,正巧遇到朱温。

  李振脑子一热,竟直接投了朱温。

  对于彼时的朱温而言,这简直就是天降奇缘啊,一番交谈后,立即将李振引为座上宾,好吃好喝伺候。后来朱温兼任郓州节度使之时,直接任命李振为节度副使,由此可见对其的信任与重视。

  胡三公对他的评价是,其人有经世之才,然行事古怪,肆意而为,随心所欲。

  乃是狂生贾谊之流。

  落座之后,刘靖开始煎茶。

  虽说夏日喝煎茶很油腻,且煎茶也繁琐,但是没办法,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饮食习惯。

  这会儿的人就喜爱喝煎茶,尤其是会客,煎茶已经成为一种交际的礼节。

  除开饮食习惯之外,也有一日两餐的原因。

  唐时一日两餐,一餐在上午十点,一餐在傍晚五点,中午是没有煮饭的习惯,富贵人家中途饿了,就喝些煎茶,吃着干果糕点。贫苦百姓,就只能寻些野果菜根,压一压肚子里的酸水。

  煎茶油水足,扛饿。

  片刻后,茶水沸腾,刘靖倒了两杯,轻轻将一盏茶推到李振面前:“这是今岁歙州黄山的春茶,李大夫品鉴。”

  “请!”

  李振微微一笑,端起茶盏吹了吹浮沫,轻啜一口。

  细细品味一番后,他品鉴道:“黄山春茶名不虚传,只是刘刺史煎茶手艺差了些,白瞎了这一炉好茶。”

  “哈哈哈,李大夫是个妙人。”

  刘靖哈哈一笑。

  此人确实像胡三公所言,随心所欲,肆意而为。

  旁人可能不喜,但很对刘靖的胃口。

  李振自嘲一笑:“可惜旁人只觉本官性情古怪,乃是哗众取宠之辈。”

  这个时代,讲究三思而后行,说话也是如此,别人问什么,张嘴便答,脱口而出,这种人会被认为过于轻浮,说话不过脑子,因而无法托付大事。

  不管是胡三公还是杜道长,又或是张贺等人,说话语速都不快,且答话之前,往往会沉吟一两秒,这就是所谓的思而后言,乐而后笑,义而后取。

  所以,如贾谊、祢衡这类人,往往被大众所不喜,才会被冠以狂生之名。

  刘靖轻吟道:“别人笑我太疯癫,我笑他人看不穿。”

  “彩!”

  李振双眼一亮,一拍大腿道:“只此一句,当浮一大白,换酒来!”

  刘靖当即吩咐道:“来人,上酒!”

  很快,婢女便端来一壶酒。

  “请酒!”

  “请!”

  两人碰了碰,随后一饮而尽。

  一杯酒下肚,李振说道:“刘刺史虽年少,却颇得吾心,若非早早遇到梁王,吾定然投奔于你。”

  这是真敢说啊。

  刘靖打趣道:“眼下也不晚。”

  “不成。”

  李振摇摇头,正色道:“食君之禄,忠君之事。梁王于我有知遇之恩,忠臣不事二主,岂可转投他人。”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