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藩镇过于凶猛

第216章 大丰收啊(2/3)

都不够。

  主要强弩不比甲胄耐操,损坏率极高,一场大战下来,至少会损伤三成。

  刘靖走到一张刚装好的强弩前,直接抄了起来掂了掂。

  弩臂用的是上好的桑拓木,外包牛皮,再用丝线胶漆缠得密不透风。

  弩机是精铁所制,瞧着也算精良。

  他把强弩对着远处的木桩比划了一下,甚至没有上弦,眉头就已然皱起。

  “这强弩,不对劲。”

  他话音不高,却让周围瞬间安静下来。

  汪礼和任逑快步凑了过来,就连那些埋头干活的匠人,也都停了动作,齐刷刷地望向这边。

  一个负责弩坊的掌事匠人走了上来,脸上带着几分工匠特有的执拗,瓮声瓮气地开口道:“回禀刺史,这弩机是照着官军的制式仿的,草民在此督造了八九年,一直没出过问题!”

  在他看来,眼前这个俊俏的不像话的刺史,懂个屁的强弩。

  若非对方身居高位,他早就开骂了。

  “我没说它有问题。”

  刘靖微微一笑,并没在意这掌事略显生硬的语气,把强弩递给汪礼,指着弩机上那个小小的望山:“弩是好弩,射得远,劲儿也大。可这望山,只有一个光秃秃的准星,射击全凭感觉去蒙,准头能有个三四成,都算是老兵了。”

  说着,他又指向弩臂和弩托的连接处:“还有此处,结构太硬。发弦时,那股猛劲儿,是直直撞在射手胳膊上的。寻常士卒,连射三箭,整条胳膊就得酸麻发抖,还怎么持续作战?”

  刘靖又拿起一张弩,在众人惊骇的目光中,一手持弩,一手拉动弩弦,轻而易举地将弦上好。

  随后扣动扳机,空发一箭。

  “此处,若能加个木托,让它能结结实实地顶在肩膀上,便可使整个身子去承接强弩发射时的那股力道,岂不比单用胳膊硬撑强?”

  “还有这望山,可以加上标尺,刻上五十步、八十步、一百步的刻度。”

  “如此一来,就算是个没摸过弩的新兵蛋子,只需稍加训练,也能打得八九不离十!”

  他说的,是后世战争中千锤百炼得出的成熟设计,亦是前段时间用鹿弓弩练习骑射时,总结出来的经验。

  只不过之前在丹徒没法自产军械,全凭从外采购,所以也就没法说,眼下终于逮到机会了。

 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改进,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,却不亚于石破天惊。

  任逑与汪礼若有所思,而那名掌事则彻底呆滞。

  他一辈子都在与强弩打交道,琢磨怎么让弩的力道更大,射程更远,却从未想过,要让使用它的人,更省力,打得更准。

  还是那句话,古人缺的从不是智慧,而是眼界罢了。

  短暂的失神过后,那名弩坊掌事脸上一阵红一阵白,像是被人无形中抽了几个耳光。

  他急忙拿起另一张强弩,翻来覆去地检视,脑子里飞速盘算着刘靖所说的每一个细节。

  越想,后背的冷汗就冒得越多。

  刺史说的……竟然全对!

  这不只是改进,这是给他指了一条通天大道!

  “噗通!”

  想起方才自己那生硬的语气,掌事匠人双膝一软,重重跪在地上,声音都打着颤:“刺史天纵英才!是……是草民有眼无珠,还望刺史恕罪!”

  “起来吧。”

  刘靖上前一步,亲手将他扶了起来:“本官这都是嘴上功夫,真要把它变成现实,还得靠你们这些真正的大匠。”

  他目光扫过全场,看着那些同样满脸激动的匠人,声音陡然沉肃。

  “你们有手艺,有本事,本官看得见。”

  “但只因身为匠籍,一辈子被人瞧不起,对也不对?”

  这句话,像一记重锤,狠狠砸在每个匠人的心坎上,砸得他们胸口发闷,眼眶发酸。

  虽是端着铁饭碗,吃着皇粮,可贱籍就是贱籍,不得从商,不得为官,不得种田,不得与良民通婚。哪怕子孙里出了个读书苗子,却也只能子承父业,打铁的打铁,削木头的削木头……

  “本官把话放这儿,从今往后,军器监不问出身,不问过往,只看本事!”

  “谁有真本事,谁立下大功,不但有重赏,本官更会亲自为你请功,脱了这身匠籍,入仕为官,光宗耀祖!”

  轰!

  整个弩坊,先是陷入了一片死寂。

  所有人都停下了呼吸,难以置信地看着刘靖。

  脱去匠籍!

  入仕为官!

  这八个字,是他们祖祖辈辈连做梦都不敢想的奢望!

  一个离得最近的年轻匠人,手里的刻刀“当啷”一声掉在地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