脂粉混合的复杂气味,熏得人头晕。
这些人里,有像他一样穿着儒衫、满脸书卷气的读书人,他们脸上带着矜持,眼神里却藏不住焦灼。
有穿着绸缎、一看便知是商贾子弟的年轻人,他们神态倨傲,却也耐着性子踮脚张望。
甚至还有一些衣着朴素,却眼神热切的年轻人,他们或许是城中小商贩的子弟,或是读过几年私塾却无力再考的寒门学子。
所有人的脸上,都写着同一种情绪——渴望。
对未来的渴望,对改变命运的渴望。
“让一让,劳驾,让一让!”
孙恪费了九牛二虎之力,才从人缝里挤到了前面。
他的儒衫被挤得皱巴巴,发髻也有些散乱,但他顾不上了。
他听到身旁几个读书人在低声交谈。
“唉,早知如此,放榜那日便该来的。我当时还拉不下面子,觉得应征胥吏是自甘下贱,与那些鹰犬为伍,有辱斯文。谁曾想……这才几日功夫,竟有这许多人来争抢!”
“谁说不是呢?我听闻昨日祁门县那边,为一个录事的空缺,两个秀才公当场打了起来,头都打破了!斯文扫地啊!”
“斯文能当饭吃?何止啊!你们听说了吗?朱家那个小胖子朱政和,放着大好的家业不继承,竟也跑去当了胥吏,听说还被胡别驾看重,如今在刺史大人身边当书吏呢!这可是天大的前程!”
议论声像针一样扎进孙恪的耳朵,让他本就忐忑的心更加慌乱。
他踮起脚尖,拼命朝里望去,只见县衙门口的墙上,贴着一张崭新的告示。
最上方“招募已满”四个墨色淋漓的大字,如同四盆冰水,从他头顶浇下,让他从里到外凉了个通透。
人群中,传来一阵阵失望的叹息声和压抑的咒骂声。
有人不甘心地高声问道:“官爷,当真一个空缺都没有了吗?我……我识字,我还会算术!我不要钱粮,管口饭就成!”
县衙门口维持秩序的衙役不耐烦地挥了挥手里的水火棍:“都说了招满了!下次,下次再招,都散了吧,别堵着门口!”
人群渐渐散去,孙恪却像一尊被抽走了魂的泥塑,呆立在原地。
他不是不甘心。
这一幕,像一记重锤,狠狠砸在了他的心上。
曾几何时,胥吏在他们这些读书人眼中,是与“走狗”、“鹰犬”无异的贱籍,是避之不及的存在。
可如今,竟成了人人争抢的香饽饽。
这歙州的天,是真的变了。
他抬起头,望着那高悬着“歙县”二字的县衙牌匾,以及衙役们那一身崭新挺括、与过去截然不同的红黑制服,心中忽然没有了失落,反而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。
刘刺史,让无数困于泥潭的人,第一次看到了向上攀爬的阶梯。
他深吸一口气,转身离去。
他要去温书了。
既然做不成胥吏,那便在下一场科考中,拼死一搏!
……
……
江南,扬州。
秋日高爽,广陵王府的后院之中,却是一片喧嚣热闹的景象,喝彩声、叫好声此起彼伏,不绝于耳。
一片专门平整出来的草地上,一场激烈的蹴鞠赛正在进行。
广陵王杨渥身着一身利落的短打劲装,头绑黑纱幞头,正追着一个皮球满场飞奔。
他卯足了劲,一脚踢去,想要来个漂亮的过人,结果用力过猛,脚尖擦着皮球划过,人差点一个趔趄摔倒。
皮球软绵绵地滚到了一名亲信将领的脚下。
“好!”
还不等那将领有任何动作,场边观战的众人已经爆发出喝彩。
“大王这一招虚晃,简直是神来之笔!末将险些就被骗过去了!”
那名脚下停着球的将领如梦初醒,连忙一脸钦佩地将球又轻轻踢回到杨渥身前。
杨渥得了奉承,脸上泛起得意的红光,感觉自己刚才那一脚确实蕴含了某种高深的技巧。
他再次带球,想要来一记远射,结果一脚下去,踢了个空,皮球却因为他踉跄的身体带动,歪歪扭扭地滚向了球门。
一名守门的亲兵心领神会,故意朝着相反的方向一扑,姿势夸张地倒在地上,任由那慢悠悠的球滚进了由竹竿扎成的“风流眼”之中。
场边瞬间静了一瞬,随即爆发出比刚才还要热烈十倍的欢呼。
“大王威武!”
“这一脚看似平平无奇,实则暗藏玄机!角度刁钻,力道诡异,让守门之人根本无从判断!此乃神技!神技啊!”
“末将今日总算开了眼界,原来蹴鞠还能这么踢!”
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