府中密会的场景。
袁州刺史正是他的侄子彭彦章。
在那场酒宴上,危全讽拍着胸脯,唾沫横飞地向他描绘着拿下洪州后的美好蓝图,两人约定以鄱阳湖为界,平分江西,共图霸业。
那时的他,还真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可以共谋大事的盟友。
可现在,现实给了他一记响亮到让他耳鸣的耳光!
这个阴险狡诈的家伙,究竟在盘算什么?
自己那个不成器的侄儿彭彦章,是不是也早就被他收买了,参与了这场阴谋?
否则,危全讽的大军怎会如此轻易地就穿过了袁州的地界,直插丰城?
他彭玕,是不是也在这匹夫的算计之内?
等他吞并了洪州,下一个目标就是自己的吉州?
无数个可怕的念头在他脑中疯狂炸开,让他头疼欲裂,一股冰冷的寒气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。
彭玕只觉得手脚冰凉,仿佛赤身裸体地站在了腊月的冰天雪地之中。
他被当成了棋子,一枚用来迷惑洪州钟匡时,随时可以舍弃的棋子。
“废物!蠢货!”
彭玕在书房内来回踱步,口中不停地咒骂着,也不知道是在骂危全讽,还是在骂愚蠢的自己。
就在他心乱如麻,如同困兽般无能狂怒之际,一名亲卫快步入内,小心翼翼地禀报道。
“府君,抚州危刺史派人送来书信。”
彭玕猛地停下脚步,眼中闪过一丝森然的厉色。
他一把从亲卫手中夺过信件,深吸一口气,强迫自己冷静下来,然后撕开火漆。
信中,危全讽的言辞恳切到令人作呕。
他先是为自己的“擅自行动”表达了万分歉意,辩称战机稍纵即逝,他也是为了大局着想,为防走漏风声才出此下策,望“兄长”务必海涵。
接着又画风一转,让他务必按兵不动,只需守好吉、袁二州,防备湖南的马殷可能会趁虚而入即可。
言语之间,俨然已经将自己当成了江西之主,在对下属发号施令。
信的末尾,还假惺惺地重申盟约不变,待他拿下洪州,荡平奸佞之后,必将遵守约定,将鄱阳湖以西之地尽数奉上。
彭玕看完,脸上浮现出一抹冰冷的讥笑。
防备马殷?
说得比唱得还好听!
这分明是想独吞整个洪州,又怕自己从背后捅他刀子,才用这种鬼话来稳住自己。
还画了个大饼,真当自己是三岁孩童吗?
他将信纸缓缓揉成一团,感受着坚韧的纸张在掌心变形的触感,指节因过度用力而发白。
他思虑再三,权衡利弊,眼中杀机一闪而过。
“来人!”
他的声音冷得像冰。
“去将李参军、王将军他们都叫来议事!”
不多时,谋士李源、大将王戎等一众心腹文武匆匆赶到。
他们一进门,就感受到了书房内压抑到极致的气氛,以及彭玕身上散发出的那股暴戾之气。
一个个心头皆是一凛,不敢作声。
彭玕面无表情,将掌心那团被重新展开、满是褶皱的信纸扔在桌上。
“都看看吧。”
“看看我们那位好盟友,送来的‘捷报’。”
谋士李源第一个上前。他年约四十,面容清瘦,下颌留着一缕山羊须,眼神却极为锐利,是彭玕最为倚重的智囊。
他拿起那封信,一目十行地扫过。
片刻后,他将信纸放回案上,神色凝重,声音沉稳。
“府君,危全讽此举,是为背信弃义,已是彻头彻尾的小人行径。”
“今日他携大胜之威送来此信,看似言辞恳切,实则字字霸道,句句藏针。”
“这根本不是在与府君商议,而是在震慑府君您。这是先礼后兵,名为安抚,实为威胁!”
另一名官员附和道:“不错,李参军所言极是。”
“说什么防备马殷?谁不知道马殷正与武陵的雷彦恭在朗州城下打得不可开交,怎会无缘无故分兵来援钟匡时那小儿,让自己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?”
“这分明是借口,他就是想撇开我们,独吞洪州!”
满脸虬髯的大将王戎一拳砸在桌案上,震得茶杯嗡嗡作响。
他不懂那些文人之间的弯弯绕绕,只从军事角度分析,声音沉闷如雷:“府君,如今丰城已失,我军北上洪州的要道被他死死卡住。”
“虽能从袁州绕行,但路程凭白多出了一倍不止,粮道更是会被拉长数倍,夜长梦多,风险太大。一旦我军绕道,危全讽便能以逸待劳,在半路设伏,我军危矣!”
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