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昱的分析冷静而老道,不少人都微微颔首,表示认同。
就在此时,一直侍立在危仔倡身侧,负责文书的记室李嗣本,也躬身向前一步,轻声道:“大王,陈将军所言甚是。只是,嗣本有一事不解。”
危仔倡将目光投向他:“讲。”
“杨吴主力正在苏州与钱镠死战,此乃天下共知之事。”
“战事已到关键时刻,杨渥但凡有些头脑,便该倾尽全力,毕其功于一役。”
“此时分遣最精锐的黑云都入我江西,兵力少了是杯水车薪,兵力多了则苏州战场危矣。此举……不合常理。”
李嗣本的声音不大,但逻辑清晰,直指问题的核心。
他微微抬眼,看了一眼危仔倡的脸色,继续说道:“况且,还有另一可能。新昌县,不仅与宣州接壤,其西面,便是歙州地界。”
此言一出,性急的张桂立刻嗤之以鼻:“歙州刘靖?李记室说笑了。”
“区区一个刺史,治下不过一州之地,兵不过万,他哪来的胆子敢捋我等的虎须?”
“更何况是重甲骑兵!且不说战马何来,他刘靖养得起重骑吗?”
张桂的话代表了帐内大多数将领的想法。
在他们眼中,刘靖不过是乱世中一个侥幸割据一方的小角色,与杨吴这样的庞然大物不可同日而语。
况且,骑兵就是一头吞金兽,毕竟南方不比草原,草原蛮子本就放牧为生,牧场遍地都是,有着天然的优势。可南方就不同了,蓄养一支骑兵的成本十分高昂,更何况还是人马俱甲的重甲骑兵。
就不说战马、甲胄这些成本了,光是那些战马与骑兵的日常吃喝用度,维护保养,马夫等开支,都是一笔不菲的钱财。
这就好比后世一个普通工薪阶层的人,你哪怕送他一辆跑车,他都用不起。
无他,维修保养太TM贵了。
然而,李嗣本却不为所动,只是平静地陈述事实:“霍将军言敌军甲胄精良,战力彪悍,人数却不多,似是奇兵。”
“这与传闻中动辄数千的黑云都主力并不相符。反倒是那位刘刺史,听闻其人来历神秘,行事往往出人意表。”
“钟匡时向外求援,未必只会向马殷一家。我们不得不防。”
这番话,如同一块石头投入湖中,让帐内众人原本坚信不疑的判断,出现了一丝裂痕。
陈昱也缓缓点头,补充道:“李记室所虑不无道理。那位刘刺史能于乱军中夺下歙州,又在杨吴的眼皮子底下站稳脚跟,绝非庸碌之辈。”
“虽说他拥有重甲骑兵的可能性微乎其微,但兵凶战危,任何可能都不能轻易放过。”
此时也有人秉持不同意见。
“诸位的担心不过是猜测罢了,刘靖能不能组一支重甲骑兵尚不得知,可扬渥手里是有现成的啊!”
“眼下,扬渥若是能在短时间内,用这支奇兵,在我江西撕开一道足以致命的口子!”
“从而逼迫洪州的钟匡时,甚至是我等,向其称臣纳贡,以解其苏州战场的燃眉之急!”
这番话,如同一道闪电,照亮了整片迷雾。
张桂恍然大悟:“我明白了!杨渥这小子是想趁火打劫,来一招釜底抽薪!”
陈昱也缓缓点头,脸色愈发难看:“若新昌当真已失,我军侧翼便彻底暴露于杨吴兵锋之下。”
“鄱阳城若久攻不下,我等顿兵于坚城之前,粮道一旦被其截断,恐有被钟、杨两家内外夹击,合围于此的奇险!”
一番探讨下来,所有人的目光,都汇聚到了帅案后的危仔倡身上。
危仔倡的脸色,在烛火的映照下,阴沉得骇人。
杨吴入局的消息,如同一座无形的大山,重重压在他的心头,让他有些喘不过气来。
他原本的计划,是利用自己兄弟五人“江左五虎”的威望,对鄱阳郡进行长时间的围困。
他不急于攻城,而是要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,慢慢消磨城中守军的意志,同时分化瓦解守军的内部,最终达到兵不血刃、传檄而定的目的。
如此,他便能完好无损地接收这座坚城。
还能最大程度地保存实力,为日后与兄长危全讽的博弈,乃至问鼎整个江西,留下最雄厚的资本。
是的,他与危全讽虽为兄弟,可也并非彻底一条心。这年头,父子之间为了权利反目成仇的都大有人才,更遑论兄弟。
江西节度使的位置只有一个,这位置钟传坐得,危全讽坐得,他危仔倡就坐不得
天子宁有种乎?兵强马壮者为之
这是个人人都想当皇帝的时代。
可现在,所有的从容与算计,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彻底打乱。
杨吴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