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藩镇过于凶猛

第79章 兵贵精不在多(1/2)

  安顿好士兵,刘靖招呼庄二与庄三儿两兄弟一起用饭。

  他如今一日三餐,两顿饭实在饿得慌。

  庄二咬了口蒸饼,说道:“按照监镇的吩咐,寨中留了十人看守,其余弟兄全带下来了。另外,烧制的石灰也囤积了不少,监镇可随时遣人用牛车拉到镇上。”

  刘靖叮嘱道:“让寨子里留守的兄弟别心急,往后半月一换,逃户继续招募,挑选青壮操练。”

  “好。”

  庄二点头应道。

  这时,一旁的庄三儿出声道:“监镇,收拢逃户,再从中挑选,如此招募士卒太慢了,咱们是否要想些其他法子?”

  刘靖摆摆手,沉声道:“兵贵精不贵多,不是每个人都如韩信那般,多多益善。况且,人招多了,军械就那么些,大多数人连个皮甲都没有,真打起来,其余人也不过是炮灰罢了。不如把这些粮食省下来,让弟兄们多吃些,操练时也更加卖力。”

  战场之上,左右战局的从来不是没有披甲的杂鱼,而是那一小撮精锐。

  当年香积寺之战,双方投入兵力超过二十万。

  而李嗣业麾下的陌刀队,只不过才五百人。

  而正是这五百陌刀队,在前军节节败退的情况下,硬生生顶住了叛军的攻势,撑到了郭子仪安排的骑兵入场,最终才转败为胜。

  如果没有李嗣业以及麾下这五百陌刀队,郭子仪必败无疑。

  类似这样的例子,实在太多了。

  耳熟能详的淝水之战,就是五千北府军精锐,在刘牢之的带领下渡江冲锋,硬冲苻坚八十万大军,活生生将八十万大军给冲溃了。

  更别提史书中八百破十万、百骑破万敌、三千破十万等等一系列以少胜多的例子了。

  哪怕是如今的各地节度使,他们真正的倚仗,也不是寻常军队,而是麾下的亲信牙军。

  就比如杨行密那五千黑云都。

  千万别觉得五千人很少,要知道这五千人俱都是精挑细选的精锐,人人皆甲,装备精良,即便是遭遇十倍之敌,也有一战之力。

  再有一点,那就是指挥能力。

  指挥五百人和五千人,完全不是一个概念,更别提五万人,五十万人了。

  不知道有没有人当过班长或老师,组织一个班几十人出去春游,都不一定能让所有人都乖乖听话,更别提几百个血气方刚的壮汉了。

  韩信之所以是兵仙,就是因为韩信点兵,多多益善。

  这八字的含金量,不了解战阵之人,是不会懂的。

  刘靖自问没有指挥大规模军团作战的能力,即便真有这个天赋,可也丝毫没有经验,贸然让他带一支大军,反倒会坏事。

  所以,综上所述,不如走精兵路线。

  人人皆甲,满饷满粮,这样一支军队不消多,只千余人,不说争霸天下,到哪都能成为座上宾。

  庄三儿他们也就是倒霉,先是发动叛乱,想干掉节度使,结果走漏了消息,随后南下投奔安仁义,安仁义又先一步叛乱被杀,否则的话,如今绝对是安仁义麾下亲信牙将,日子潇洒的紧,也不会被刘靖捡了便宜。

  庄三儿想了想,点头道:“是这个理。”

  刘靖说道:“操练之事,你多上心,粮食管饱,给我把他们往死里练。”

  “这段时日,麾下的崽子们确实太过松懈,是该给他们好好练一练了。”庄三儿狞笑一声,这让守在门口值差的李松等人不由打了个哆嗦。

  庄二关心道:“监镇,俺家那狗儿没给你惹麻烦吧?”

  刘靖笑道:“他跟余丰年两人在润州城混得风生水起,军械全靠他二人了。”

  “那两小子性子跳脱,若犯了错,监镇该教训就教训,切莫手软。”

  闻言,刘靖打趣道:“我将他们当子侄看待,可不会手软,指望你到时候莫要心疼才是。”

  庄二毫不在意地摆摆手:“哈哈,打就成了,不打不成器。”

  吃完了午饭,刘靖先是随庄家两兄弟去了一趟校场,慰问了一番,观看了一会儿操练内容。

  这会儿的士兵操练,没那么复杂,主要操练三点。

  一是打熬气力,二是列阵。

  第三则是辨认旗语和战鼓,根据旗语战鼓的指示,变幻阵型。

  能将这三点操练到位,做到令行禁止,那就是一支强军。

  其实很多时候,两军交战,比的就是谁更有纪律性。

  那些农民起义,看似声势浩大,动辄号众几十万,可一旦遭遇正规军,便一碰就碎。

  因为没有纪律性,全靠一股血气之勇。

  打打顺风仗还行,可一旦受挫,就兵败如山倒。

  操练是枯燥的,顶着寒风,跟随旗语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