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藩镇过于凶猛

第82章 魏博镇(1/2)

  河北。

  一直是深深扎在大唐心中的一根尖刺,从头疼到尾。

  早在隋末之时,河北之地就群雄并起。

  窦建德、高开道、罗艺、刘黑闼、徐圆朗哪一个不是当世豪杰。

  到了唐初,李二凤统御四海,天下安定,唯独河北依旧叛乱不断,起义频发。

  之所以如此,根子在李世民祖辈那一代,就已经埋下了。

  北魏之时,六镇起义。

  北方陷入持续十几年的大混战之中。

  笑到最后的,是宇文泰的武川一系和高欢的怀朔一系。

  而河北,正是高欢的大本营。

  虽说后来北齐被灭,可河北与关陇彼此间争斗了几十年,始终存在裂隙,无法真正融为一体。

  老李家作为武川一系,继承了祖辈的遗泽,自然也要替祖辈还债。

  河北,就是老李家的债。

  到了唐朝中期,安史之乱爆发,虽然历经八年,这场动乱最终被平定,可河北也彻底孤立于大唐之外。

  幽州、成德、魏博三镇,成了国中之国。

  长安天子,魏博牙兵!

  这八个字,天下无人不知,无人不晓。

  作为魏博节度使的罗绍威,比其他人要更加清楚。

  人家当节度使,那都是土皇帝,春风得意,纸醉金迷。

  偏偏他这个节度使,当了十几年,身无分文便也罢了,外头还欠了一屁股债。

  仅是亲家朱温那边,就欠了十八万贯之多。

  没办法,不借钱不成啊。

  下头那些个牙将牙兵,一个个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饿狼,不把这些人喂饱,饿急眼了转头就把他给生吞了。

  前几任节度使怎么死的,他能不知道么?

  以至于,罗绍威这个节度使只能四处借钱,满足麾下这群牙兵。

  可人心从来是不知足的,魏博牙兵这些年的胃口越来越大,也越来越蛮横跋扈,尤其是麾下几名牙将,彻底不把他放在眼里,平日里连装都懒得装了。

  这让罗绍威又俱又怒。

  朱温这两年,一直都在劝说,让他除掉魏博牙兵。

  但罗绍威每每都选择搪塞,因为魏博牙兵虽骄横,却也是他的底气所在。

  魏博镇下辖六州四十八县,靠的就是魏博牙兵够狠能打。

  否则,在群狼环伺的乱世,早就被灭了。

  若没了魏博牙兵,他这个节度使,还能继续当下去么?

  然而,今年牙将李公佺叛乱,给了他当头一棒,若非埋下的暗桩提前汇报,恐怕他的脑袋已经被李公佺砍下,悬于城楼之上。

  这件事,也让他下定决心,打算除掉魏博牙兵。

  不过,凭他自己,肯定是做不到。

  魏博牙兵一百多年来的通婚,早已形成一个整体,互相之间都是亲眷,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,根本没法从内部分化,逐个击破。

  唯有招外援。

  外援从何而来,自然是他的好亲家朱温了。

  早在七八年前,朱温就将幼女嫁与罗绍威的长子,结为儿女亲家。

  联姻么,成本低,收益高。

  明月高悬,银辉洒落。

  魏州,魏县。

  作为魏博镇的治所,魏县的规模并不小。

  被牙城环绕的牙府之中,一盏昏黄的油灯,将书房点亮。

  作为一镇节度使,罗绍威竟然连蜡烛都用不起,足见其处境。

  书房之中,两人隔着一张书桌,垂足而坐。

  罗绍威年逾五十,比之王茂章,却要苍老许多,须发皆白,老态尽显。

  在他对面,坐着一名文士打扮的中年男子。

  此人名唤杨利言,乃是罗绍威的心腹谋士,前阵子被秘密派去汴州,今日也赶回来。

  罗绍威抿了口煎茶,苍老的声音问道:“梁王怎么说?”

  杨利言答道:“梁王的意思是,魏博牙兵上下一心,不能强来,因而要使些手段。”

  罗绍威双眼一亮,忙问道:“计将安出?”

  “待开过年后,梁王会发兵攻打沧州,由李思安将军统兵,届时主公派兵驰援,正大光明的将麾下大部分牙军调离魏博镇。这些魏博牙兵在本地,确实极为难缠,可一旦出了魏博镇,有的是手段收拾。”

  杨利言顿了顿,轻啜热茶,继续说道:“等到将大部分牙军调走,主公再与梁王里应外合,拿下魏州,剩下的五州也不过是困兽犹斗,翻手可灭。”

  闻言,罗绍威苦笑一声:“我不过百余家奴,魏县之中少说有上千牙兵留守,如何能里应外合。”

  魏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