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上最强寒门

第3章 发明榨汁机(1/2)

  第3章发明榨汁机

  “一点都没有了?”

  杜秋娘的话让他遭受了晴天霹雳。

  好歹也给他留点缓冲的余地吧?

  他摸了摸已经凹陷的肚皮,最多也就撑三天,然后就得说拜拜。

  秦安只希望明天能有力气下床走路,躺在床上也只能等die。

  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,秦安总算等到了第二天的太阳。

  他尝试着独自下床,意外成功了。

  这个身体也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糟糕,昨天是因为他的灵魂没有完全跟身体融合的缘故。结果还没走两步,秦安就感觉天旋地转,他迫切需要补充能量,啥能量都行。

  就在这时,杜秋娘兴冲冲的跑进来,手里端着一个破旧的食盒,嘴角都快咧到天上去了。

  “当家的,野菜团子,姑姑给的!”

  杜秋娘在后山坳还有个姑姑,这半年没少帮衬他们。

  今早得知李赖上门耍横,便风风火火的赶来。

  幸亏杜秋娘没事,不然她非得找李赖拼命。

  杜秋娘说了些让姑姑宽心的话,可她觉得秦安醒过来并不是一件好事。

  但她也不能趁秦安睡觉的时候把他掐死,只能让杜秋娘多张几个心眼处处防着秦安。

  临走的时候,她给了杜秋娘三个野菜团子,一个糟糠饼子。秦安把饼子掰成两半,跟杜秋娘分着吃,然后又吃了两个比全都还大的野菜团子。

  还是跟没吃一样。

  就这点碳水,猪都能被养瘦了。

  秦安真希望他的盲肠能发达一些,能吸收野菜团子里的碳水。

  吃树叶也能活着的生活真的令人羡慕。

  有了这个半个糟糠饼子的能量,秦安总算能提起点力气。

  他走出屋门,仰面朝天,尽情的享受纯粹的大自然气息。

  天是湛蓝色的,云是棉白色的,目之所及,全都是青山绿水,就连空气中夹杂着淡淡的清甜。

  他这辈子,再也别想闻到工业废气的味道。

  就挺怀念!秦安静下心来,细细的读取来自这个身体的记忆。

  后山坳西边靠山,东边靠海,南北都是平原,地理位置非常不错。

  但由于大炎朝连连征战,赋税很高,再加上山贼连翻收割,老百姓过得水深火热。

  去西山打猎?

  浅林子早就被打毛都不剩,老林子里野兽横行,凭秦安这个身板,顶多能喂饱一只老虎。

  走一百里地去东海捕鱼?

  估计半路上他就要被晒成咸鱼。

  收获家里十几亩农田?

  啥也没种,收草吗?

  向大自然索取这条路是走不通了。

  至于经商嘛……

  卖裤衩子当本钱吗?他也想过凭借自身所学,当一名教书先生,赚一些束脩之礼。

  可问题是村民们并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读书,会认字能当饭吃吗?

  秦安就是活生生的反面教材。

  他们可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秦安这种人。

  “哎,巧妇难为无米之粥啊……”

  秦安摊了摊手,摇摇头道。

  种地不行,经商不行,那就只能打工了。

  好不容易穿越一次,秦安又走上了老路。

  打工的选择性还挺多。

  去城里给有钱人家当家丁,去青楼里当龟公……

  要是秦安孑身一人的话,没准真就去城里闯荡一番,可家里有个如花似玉的娘子,他舍不得分开。幸亏后山坳还真有做工的行当。

  这里地处闽南,气候湿润,家家户户都以种植甘蔗为生,但甘蔗价格很低,百姓们往往把甘蔗熬成黑糖售卖,能多赚些钱。

  只不过给甘蔗榨汁的过程费时费力,于是出现了专门给人榨甘蔗汁的产业。

  说干就干,杜秋娘

  肯定比他更懂。

  “娘子,我们给别人家榨甘蔗汁赚钱吧!”秦安开口道。

  听到他的声音,杜秋娘走了过来,秀眉紧蹙,自责道:“可秋娘没那么大的力气,一斤甘蔗只能榨半斤汁水……”

  说实话,榨甘蔗汁还真不好挣钱。

  榨十斤甘蔗才赚一文钱,而且每斤甘蔗要出六两汁水,不够的要给人补上,没准忙活一天还得倒贴钱。为了多出汁水,需要对甘蔗反复捶打,很耗费体力,杜秋娘根本干不了。

  就算是那些专门干这个行当的青壮年,一天也只能榨两百斤甘蔗,赚二十文钱。

  突然,秦安灵光一闪。

  如果有一台榨汁机的话,岂不是能省不少力气?
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