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生香江: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

第116章 锱铢必较(求月票推荐票追读)

  陈秉文笑着说道,“王先生,李经理,我详细说一下成本构成,您二位就明白了。

  首先是原料成本。

  牛磺酸、维生素B族、特定氨基酸群,全部采用德国巴斯夫的高纯度医药级原料,这部分占成本大头,是硬性支出,没有水分可挤。

  其次是生产工艺。

  你们也参观过生产线,十万级无菌洁净车间、进口的喷雾干燥塔、恒温恒湿的仓储,这些固定投入都要分摊到每袋粉剂上,占比约20%。

  最后是品控、研发、管理的成本,约占25%。

  综合算下来,0.6港币的报价,已经是我们在保证最高品质前提下,所能给出的最务实价格。

  这还不包括我们为优先保障贵方订单,在其他市场可能损失的潜在收益。”

  “基于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本,以及我们对长期合作的诚意,”陈秉文最终给出了他的报价,“我可以将价格定在0.5港币每袋。

  这个数字一出,办公室里出现了短暂的寂静。

  李国伟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些,端起茶杯,用杯盖轻轻拨弄着浮叶,没有立刻接话。

  王建军依旧不动声色,默默的喝着茶水。

  片刻后,李国伟放下茶杯,道:“陈总啊,0.5港币这个价格,说实话,还是超出了我们最初的预期。

  你也知道,内地的情况和港岛不同,每一分外汇都要用在刀刃上。

  这么大一笔订单,总额就是一百万港币,这不是个小数目。”

  他稍作停顿,观察着陈秉文的反应,继续说道:“我们是非常认可陈记的产品的,否则也不会带着这么大的诚意再次登门。

  这份订单的规模,本身就应该享受到最优惠的批量价格。

  我相信陈总明白,稳定的、大规模的计划性订单,其价值远高于零散的市场订单。

  所以,在价格上,理应体现出这种规模优势。”

  陈秉文认真听着,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。

  李国伟这话说得确实漂亮,完全在商业逻辑内。

  大规模订单确实能降低边际管理成本,但核心原料的硬性支出并不会因此减少。

  他这是在想用“规模效应”来压价。

  陈秉文没有立刻反驳,而是顺着对方的话点了点头:“李经理说得非常在理,大规模订单带来的生产稳定性和计划性,确实是无形的价值。

  这一点我必须承认。”

  紧接着,他话锋微转:

  “不过,我们也需要客观看待。

  否则,最初的报价就不会是0.6港币,而是更高。”

  他目光扫过两人,语气平和的说道:“但是,李经理,王先生,我们必须看到成本的刚性部分。

  就像一栋大楼,地基和主结构的成本是固定的,并不会因为楼盖得高,每层楼的水泥和钢筋成本就能按比例无限摊薄。

  核心的原料成本纯度、活性、稳定性要求极高,没有任何替代品能保证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de.de。一起小说吧手机版:https://m.bqgde.d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