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开的钓场,竟成全国休闲圣地了

第240章 养老院福利

  村委院子里,村民们兴致挺高。

  除了表示信服陈渊,愿意听从陈渊的带领外,就是畅想未来的变化,还有的比较关心分红标准。

  聊到这个问题,村民们又看向陈渊和陈文斌。

  陈文斌没有说话。

  刚才那番话已经把陈渊推出来,树立起了领头羊的位置,那么村里的发展,就该陈渊出面。

  “首先,分红有个硬性条件,必须户口还在村。”

  这点很好理解。

  你户口都牵走了,意味着已经不是禹城村的人了,禹城村的发展和你还有什么关系,自然没有分红。

  “其次,无论是按照户数还是人数分红,都难做到绝对的公平,所以我和斌叔商量了,分红按照在村的资源划分。”

  “比如你在村的田地土地多少,以及房屋面积等等,会有一个详细标准,资源越多,分红越多。”

  村民们琢磨着,不少都在点头。

  没有按户和人数均分,而是按照资源的多少,这点可以理解,也能接受,简单换算就是投入越多,收入越多嘛。

  “在此基础上,还有员工分红加成。”

  等村民们消化这些标准,且没有异议后,陈渊继续说道,

  “禹城村的建设离不开大家帮忙,谁出力多,理所应当多拿一些,所以除正常工资外,员工会有分红加持。”

  员工拿工资天经地义。

  而员工加持分红,也是为了激励在外务工的人回家工作,想要拿得多,就得多出力,毕竟建设还得靠大家。

  当然,陈渊不会强求所有人都回来,毕竟有些人在外面确实发展的很好,能赚的比在村多很多。

  那么就支持政策,支持家乡建设,把禹城村的分红,当成一份额外收入也是可以的。

  但这样只是出资源没有出力,肯定就没有员工分的多了。

  “分红模式简单明了,我觉得没问题。”

  老辈子在后面表态。

  村民们都是点着头,这种模式相对而言最公平,至少他们挑不出什么毛病。

  “话说回来,新农村建设才是禹城村发展的第一步,如果这事没法落实,一切步骤都将停顿。”

  陈渊说回新农村建设这事。

  如果没法落实,村里就没法规划。

  新农村建设好了,村民们有地住,民宿才能完全铺开,规划才能彻底开始。

  “按照老村长的规矩来吧。”

  后面有老辈子开口。

  陈渊有些疑惑。

  陈文斌解释道:“村有大事,全村投票,登记在册的户数里,超过三分之二赞成便可实施,其余者服从。”

  陈渊这才明白。

  这规矩他听陈文斌说过,大塘就是按照这样来的。

  这种规矩换在几十年前那个时代还好,现在这时代,法律上肯定是不允许存在的,不具备法律效应。

  但每个村都有延续的规矩,只要村民愿意遵守,也就没人说什么。

  “这事我赞成。”

  “钱都送到手里来了,哪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de.de。一起小说吧手机版:https://m.bqgde.d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