痰痹经络。”
凌同学刚开始的时候,还是比较紧张的,说话断断续续带着一抹颤音,但是说着说着,年轻人就将自己的状态调整了回来。
加上之前准备也是充分,所以到了后期的时候,可以说是讲的很流利了。
杜衡是听完之后,直接就追问道,“整个辩证过程逻辑清晰,前后通畅,很好。
但你有没有考虑过,这个‘寒’从哪里来?”
凌同学又紧张了。
寒从哪来?
当然是受冷了呗。
但他不敢这么说,只能偷偷的用眼角偷瞄了一下离他不远的何医生。
何医生其实也有点懵。
他是凌同学的上级医生,所以凌同学的这个病人,是在他的监督指导下完成的,那么凌同学现在说的,其实可以说是他的治疗思路。
这现在凌同学不知道,他当然也就不知道了。
可现在主任问到了,那咋办?
好在杜衡此时并没有为难凌同学的意思,见凌同学不说话,他就直接说道,“《素问.风论》里说:风者,百病之长也。
而根据平日所见病症也能发现,寒、湿、燥、热等邪气也是多依附于风邪侵犯人体。
我为什么问你病人的寒从哪来,这就是第一个原因。”
有第一个原因,那必定就有第二个原因,站在前面的凌同学立马收束精神,把注意力全部放到杜衡的身上。
“你刚才说了,病人颞颌关节疼痛明显,但周身其他位置也有游走性疼痛,且伴随有轻微的,且时隐时出的瘙痒,这个特点放到寒症上能说的通,但不是很准确,反而它很对应风症。”
杜衡不急不躁,慢慢地解释道,“风性善行而数变,所以风邪就有了来去迅速、变化多端的特点。
因此得了风症,多数患者就会有周身游走性疼痛,属于是风痹。
至于时隐时现的瘙痒,你刚才没说,但我要是没想错的话,你是在寒湿的基础上,当做湿疹来对待的,是不是?”
凌同学直接点头。
杜衡轻笑着说道,“皮肤瘙痒有红疹,且体内有湿气,很容易当成是湿疹。
但这个患者的红疹特点是时隐时现、此起彼伏,与湿疹起了就不容易不去的特点是不同的。
而这种病症,就是风邪导致的风疹。”
原来如此。
凌同学和何医生一起轻轻点头。
杜衡现在说的这个问题,就是他们今天要让大家讨论的一个点。
经过了几天治疗,患者口齿紧闭的症状已经缓解,已经发出一些单音节的词句。但是患者身上的红疹,却始终退不下去,反反复复的。
现在他们是知道了,他们的治疗方向出错了。
得祛风。
这一下,两人听的更加认真。
杜衡缓了口气,随即接着说道,“你们忽略的第三个特点,则是患者发病的位置。
风为阳邪,具有升发、向上、向外的特性,所以非常容易侵犯人体的头面与肌肤,这与刚才说的内容也就对上了。
而患者口噤,就是因为风性的这一特点,形成的风痰而引发的。
为什么说是风痰引发,还有另一个原因,那就是发病快。如果是寒痰,它就没有这么快的发病速度。
风痰发病快这一特性,其实很常见,比如某些患者一觉醒来,或者是出汗走路吹风之后,突然出现的面瘫、手掌变鸡爪等情况,这就是风痰所引起的。
而面瘫患者的口眼歪斜,鸡爪手的手指手臂痉挛抽搐,这是风性的另一个特点善动,这在中风当中很常见。”
说到这里,杜衡忽然停滞了一下,随即轻轻摇头停下不再细说。
不知不觉的,他把话题拓展到了中风瘫痪这一领域。
而这时候凌同学见杜衡并没有生气的样子,壮着胆子说道,“那我这治疗方向错了?”
杜衡不置可否的笑了笑,“不算对,但也不算错。”
啥意思?
凌同学有点不懂,同样的旁边一直默不作声的何医生也有点不懂。
“这个患者的辩证,准确的说应该是风寒之邪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