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万调音师:我只好亲自上台了!

第305章 七千多年的音乐传承!!(求订阅~月票!)(1/3)



  这边,李少杰正在练琴,准备为明天的交流继续做准备。
  而另一边,则是有几位别国代表团的成员正在彼此交谈。
  这些人来自于不同的代表团。
  他们不是艺术家或者音乐家,而是一些经纪公司,传媒公司的人,跟随代表团前来,实际上也是在考察市场,寻求一些合作机会。
  “你觉得这次交流怎么样?是机会吗?”
  “我觉得有机会,可以借此机会打入华夏市场。”
  这些人似乎是正在开会。
  沉吟片刻,一个眼镜男皱了皱眉。
  “华夏市场......唉,也不知道值不值得我们下这么大的功夫。”
  “是啊,收益和付出比,有些不靠谱。”
  另一位地中海也是摇了摇头。
  说实在的,在这些商人看来,打入华夏市场,确实不是什么好选择。
  很像是鸡肋。
  食之不能说无味,也能赚,但相比付出代价,赚的不多。
  弃之可惜,是真可惜,因为这么大一片市场,潜力上来说绝对是最足的。
  “华夏在影音产业上......盗版十分猖獗,而且根本难以治理,如果按照霓虹市场或是欧洲市场的经验.......大规模的投资,得不偿失。”
  几人摇了摇头,多少有点无奈。
  “这边的商业模式更像是一种.......以文艺作品更大规模的带动个人名气,然后大头都放在代言上,代言的广告效应转化成产品销量,这才有收益。”
  “但是这种模式实际上并不是很适合咱们。”
  这些对话如果让李少杰听到,肯定多少有些无语。
  万万没想到,在影音娱乐方面,阻拦外资进入的最大屏障之一......竟然是盗版。
  “但这里市场实在是太大了。”
  眼镜男撇了撇嘴。
  十四亿人啊。
  太馋了。
  “就算有盗版,入场的话还是能有很高的利益,但问题就是.......”
  几人对视一眼,又有些无奈。
  得给第三方的中间商交保护费。
  无论是影视上还是音乐上,华夏市场的份额早已被牢牢控制。
  就像是国外有IT,SPF,FT等等等......
  消费者非常认“品牌”,一个用习惯了的APP很难更换。
  经过市场调查得知,华夏市场的消费者,有着自己独有的习惯。
  举个例子,例如听歌。
  绝大多数的情况下,消费者是以一个为主体,例如鹅厂音乐,来听歌的。
  这些人中,有不少人就会安装一些别的延伸,例如酷酷,狗狗,云云之类的软件。
  喜好非常的随机。
  影视类也一样,或者说,影视类的更均衡。
  绝大多数的人手机里会有鹅厂影视,奇异果,酷酷,吧啦吧啦等多种APP进行各种影音欣赏,这玩意完全随机。
  根据不同的APP来找剧看。
  这种情况来看的话......
  想要进入华夏市场,就必须与这些巨头进行商业合作。
  【来了先交保护费】了属于是。
  这华夏市场,真踏马绝了。
  “但不可否认,这仍然有很大的盈利空间。”
  “是的,所以,必须要找一个适合的方法,这种方法就是与厂牌进行绑定。”
  几人聊着。
  厂牌绑定。
  顾名思义,跨过平台,直接去找“生产者”签约。
  然后,带着厂牌去找这些国内的平台,进行合作,利益划分。
  或者说,目前来说,绝大多数的人都是这么选择的。
  “那个李少杰,有值得投资的价值吗?”
  “肯定有,但是......”
  提起李少杰,这帮人又开始为难了。
  李少杰这人,专精的更多是纯音乐,涉猎极广,而且在古典音乐,或者说在严肃音乐上的造诣极高。
  光冲他的严肃音乐,以及业内的地位,都必须要拿下。
  古典音乐的市场中,能出现这么一个潜力的人,不合作,是傻子。
  但问题又来了。
  古典音乐的市场多数还是在欧洲美洲。
  自己还没进去呢,人家先进来了。
  可还是那句话,李少杰在业内的分量真的难以忽视。
  “如果签了李少杰的话,发展重心就未必是华夏市场了,虽然李少杰在华夏市场的名气也不小,但从收益上来看......太离谱了。”
  眼睛男摇了摇头。
  按理说,这种不出售版权,还经常喜欢包办作曲编曲演奏混音母带等等等工作的独立音乐人吧......应该很能圈钱。
  但事实相反。
  这人绝大多数的作品是免费的。
  啥?
  你以为剩下小部分作品是收费的吗?
  那可想错了,那些不只是免费了,直接属于是公开了。
  人家在国内,本身就已经建立了自己独特的运营模式。
  自己加入,别说李少杰了,起码他合作的那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