纨绔世子爷李坏李长河

第734章(1/2)



但中国的工匠早在汉弩上就找到解决之道,设计了类似后世枪械扳机的结构,也就是说中国弩如果全长1米,那它的弦可以往后拉0。9米,因为工匠的巧妙设计,扣动扳机不在话下。

足以想象,这其中的差距会导致弩积蓄的动能有多大差别,0。3米的拉距和0。9米的拉距,威力差距不言而喻。

也不难想象如果同等威力,汉弩,神臂弩会比同时期的欧洲弩要轻便多少倍。但可惜的是,人们津津乐道的是连弩,被吹上天的也是连弩,诸葛连弩之类缺乏实践论证的东西。

所以当时m国学者就称连弩为“精巧玩具”,而规规矩矩的军用中国弩为领先世界的设计。

这句话是非常中肯的,汉军打败匈奴时,史书里就记载仗弩器之利。

但是慢慢的,在士农工商的熏陶之下,中原之国更加相信人了,更加相信人的谋略,而不信外物之力,不信技术,也就慢慢没了秦汉领先的弩器,宋朝无与争锋的海船这样全球独步的技术。

到明朝,因为这种深远的影响,已经表现得非常“别扭”,或者说扭曲,一方面重视火器发展,工匠们有各种奇思妙想,比如最早的遂发枪设计,后装炮设计等等。

但另一方面,加工技术和材料技术远远跟不上,铁的质量不行,造不出好炮管,漏气严重,经常炸膛,威力精度不足等等。

朝廷大方面也表现出不重视的态度,说白了,直到此时他们还盼着靠“人谋”能补这些外物的不足,以人之长处补外物短缺,这种思维方式是“我们是天命所归”的核心价值观带来的必然弊端。

可惜人的谋略,没能补上技术的短板,反而越来越严重,就像一个很深的木桶,偏偏有一块。木板非常短,是根本装不多水的…

李长河第一时间让人去叫宫中太医,随后拿过一把刀,招手叫了四五人就往外走。

德公拉住他:“不要冲动。”

“我知道。”李长河点头,说着带人走了出去。

门口堆满尸体,残躯,血腥扑鼻而来,很多叛军已经开始被新军控制,周围还乱糟糟的,远处新军火枪手已经开始包围控制投降的叛军,收缴武器和盔甲,几百人挤在午门外的狭窄道路中,几乎挤满人。

玄武门外,马蹄声,枪炮声还没停,玄武门内的局势是稳定下来,但宫中各处还有叛军,新军骑兵正在围剿。

“王爷!王爷在哪!”人群中,李长河听到了魏雨白的高声呼喊,他高声答应,“在这!”

魏雨白在人群中急忙环顾,很快看到他的位置,打马飞奔过来,途中还不小心撞了两个士兵她也没管。

马没停住她已翻身下马,一下紧紧抓住他手:“你有没有伤到。”

李长河感受到她手臂上传来的颤抖,笑道:“没事,好着呢。”

“那就好,那就好…”她默默念着,眼中闪烁泪花,连忙避开他的目光:“我去指挥他们追捕,童冠抓住了,但太子趁乱跑了,肯定就在宫里,逃不了。”

李长河一把拉住她:“我去追人。”

“嗯?”魏雨白一愣。

李长河把她拉正,认真道:“皇上还有朝廷重臣都在里面,你进去要好好说话,认真说话。”

魏雨白似乎明白什么,摇头道:“不行!”

“不行也得行,这是命令。”李长河不容她辩驳,之前他还在担心,魏雨白会不会也因是女身,如当初起芳那样无法得到该有的功勋,现在好了,只要她先进去,就是皇上和所有朝廷大臣的救命恩人,如此事情就顺理成章了。

“可这是你的功劳。”魏雨白还是不愿意。

李长河按住她肩膀:“听我的,我去只是徒增虚名,再者…”他阴冷的看了一眼远处黑暗:“今晚过后,我根本不需要那些,你才最需要,不仅为天下,为新军,为王府,也为我。”

魏雨白一愣,脸色慢慢红晕起来,她点点头,干脆利落转身上马,向玄武门内奔去,头也不回道:“王爷放心,我会说话。”

“我信你。”李长河道,说着转身,新军几个营指挥使都呆呆看着他。

“怎么了?”李长河不解。

“王爷真是厉害…”几人拱拱手。

“什么厉害?”

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