冰雪之名(冬奥会官方唯一认证授权剧原著)

第一章 雪乡的假期(1/7)



二十世纪八十年代,改革开放的号角如惊雷般响彻在华夏大地,预示着盘踞在东方的巨龙将从鼾声中苏醒,中国即将开启一个复兴的新时代。在新中国蹒跚学步的几十年里,幅员辽阔的东北作为“共和国长子”,高举计划经济的旗帜,在自强的号声中,以林立的钢铁厂和震天响的机械轰鸣,塑造了辉煌一时的北国风光。
      

然路修远以多艰兮,东北的发展之路并不顺畅。改革东风此时在相隔千里外的海上扶摇而起。而东北——这个曾为新中国崛起而站起的工业巨人,也不得不在皑皑白雪中落寞转身,直面上一个时代的落幕。
      

北国虽寒,皎洁的白雪和热情的黑土养育的儿女,以在冰天雪地里磨砺出来的坚韧和无畏,身负雪山之魂,正一步一个脚印,走向属于他们的下一个冰雪时代……
      

若站在雪山山顶俯瞰,最先瞧见的是一个红点,那是雪乡里唯一一所小学的操场上常年飘扬的五星红旗。越往下走,那一团团芝麻大小的、砖红色的或是土黑色的,镶嵌在一片白茫茫中的斑点就越发清晰,最终幻化成一顶顶屋脊和一个个院落。走到山脚下时,抬眼望去,雪乡的全貌便可尽收眼底了。
      

老话说“过了腊八就是年”,这一年的年味是顺着漫天的风雪飘进雪乡的。进了腊月,几场雪开始争先恐后占地盘,土坡、高岗、房顶、烟囱……整个雪乡像是被老天爷囫囵地刮了一层大白。住在山脚下的人们一大早就轻车熟路地开门扫雪,在“嚓嚓”的铲雪声中,大家伙儿彼此热闹地念叨着那句耳熟能详的吉祥话:“瑞雪兆丰年。”
      

1980年2月13日,也是这一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七。第十三届冬奥会的开幕式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行,二十八位中国健儿远渡重洋,让五星红旗第一次飘扬在冬季奥运会的开幕式上。这一天,中国开启了奥运的新时代。同时,在东北雪乡一隅,冬奥的种子也远飘万里,在此落地生根。
      

深冬长夜,漫天风雪中的村中小屋里,灶上的热水壶不断地冒着热气,在腾腾的白雾中,八岁的严振华以孩子王般的架势坐在炕中间。他的周围围了一群红星小学的孩子们,大家屏住呼吸,急切地盯着严振华,严振华正神秘兮兮地给大家伙儿讲故事。
      

严振华的声音又低又阴沉:“瘸腿吴借着月光扒开一条门缝往外看,只见门外一只狐狸幻作人形,对着他笑——”
      

讲到此处,严振华的小伙伴唐剑无意间一抬头,竟然看到结满冰碴儿的玻璃窗外面,一只狐狸头正趴在窗户边往里瞧,唐剑顿时寒毛倒竖,抱住严振华大叫:“狐狸!狐狸!”此时,一声敲门声陡然响起,瞬时把惊叫的孩子们吓得噤若寒蝉。
      

两人战战兢兢地靠近门口,小心翼翼地从门缝里望出去,隐约看见一只两脚站着的狐狸。随即,一个诡异而稚嫩的童音从门缝中传来:“有人吗?”
      

霎时间,故事里恐怖的氛围跌入现实,孩子们抱作一团。严振华壮着胆子靠近门口,又往外看去,只见门外站着一只通体发白的狐狸,随后,那狐狸缓缓转过身来。严振华心跳如雷,拳头紧握。终于,那张脸转了过来——原来,是一个披着狐狸皮外套的小女孩儿。
      

严振华松了口气,缓缓打开门,门外站着一大一小两个人。男子身着宽皮大袄,头戴皮帽,体魄强健。小女孩儿披着整块的狐狸皮,狐狸头的部分套在头上,乍看上去唬人一跳。男人见前来开门的是一个孩童,掬起笑容,自报家门:“俺跟俺闺女是鄂伦春族的,下山来给族人买年货,没想到赶上这老烟炮雪,能不能让俺们进去避一避?”
      

严振华赶忙引人进屋。一屋孩童见二人衣着奇特,立时围作一团。男人的目光在屋内逡巡一圈:“你家大人呢?”严振华给两人递上热水,俨然一个小主人的模样,语气难掩得意:“俺爸去县城给我们买新年礼物去了!”
      

大半缸热水下肚,男人浑身暖和起来。他瞧了一眼窗台上垒起的一拳高的积雪,呼出一口热气:“那今儿个怕是回不来了,这大烟雪,肯定通不了车,封个两三天都没准儿啊!”
      

此言一出,一屋子孩子急得嚷作一团,心心念念的礼物落了空,小孩子们个个愁眉苦脸,蔫儿在一处不吱声了。眼见风雪越发大了,鄂伦春族父女暖和过来便又上路了。临行前,好心的鄂伦春族父亲嘱咐严振华:“娃儿,你爸怕是今天回不来了,你就去村里亲戚家吧。”
      

严振华脖子一扭,倔强道:“不可能,我爸一定能回来!”
      

经此一番,没了念想的孩子们终于扛不住困意,没一会儿就东倒西歪,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