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生2008:我阅读能赚钱

第282章 星海集团又多一项世界第一(2/4)


  下一炉的6009铝合金板,就是不同炉号了,板厚可能是1.98mm。
  虽然2.02mm和1.98mm都符合公差,但是,给会钣金折弯生产带来麻烦。
  不同的板厚,它的折弯力要求肯定不一样,最终折出来的钣金形状角度肯定会有偏差!
  这就造成了,折弯困难!
  而且,哪怕是相同板厚,但硬度相差太大呢,折弯力度也不一样!
  完了,芭比Q了!
  所以,想实现批量生产,难就难在这里!
  不稳定呀!
  搞钣金折弯的,最怕的是碰上不同炉号和批号的材料,板厚厚度不一样,材料软硬也不一样,老是调工艺参数,烦死了。
  钣金工程师,最烦的就是碰上这种情况。
  搞钣金生产的工厂,肯定会要求稳定的板厚。
  特别是汽车主机厂,自动化程度高,要求钣金稳定,否则想实现自动化生产就很难。
  此时,质量工程师已经把测量数量测量出来了。
  “每隔200毫米,测了12个点,都是2.01毫米!很棒!”
  游标卡尺最小读数就是0.01毫米(副读尺50个刻度,0.5mm/50=0.01mm)
  想再测量得更精准,必须其它更精准的测厚仪器了,但没必要。
  “粗糙度合格!特别光亮耶,0.4以内了。”
  质量工程师用肉眼判断,可以通过反光面和手摸来进行判断,想用仪器测量,非常麻烦。
  其它的,还要测量水平度,即数米范围内,凹凸不平的误差情况。
  测量完之后,再测量硬度。
  因为铝合金6009比较软,测量硬度使用便携式维氏测量仪。
  差不多半个小时后,厚度、粗糙度、水平度、硬度等主要指标测量完成,质量工程师测量完成。
  测量好这一炉号,2号生产区域的6009板厚也冷却了。
  这名质量工程师再进行测量,不同炉号之间,主要看厚板的差异。
  2号炉,厚度2.02毫米!
  非常不错!
  质量工程师最怕1号炉是2.10毫米,然后2号炉是1.90毫米,虽然都在公差范围内,都符合厚板要求,但实际公差已经达到0.2毫米了,这个公差可是非常大了!
  不同炉号的板厚不稳定,汽车厂的钣金工程师可要骂娘了。
  “老子不干了!”
  “必须采购板厚稳定的铝合金板,要不没法批量生产,调工艺要调死人呀!”
  总得来说,光从材料尺寸和硬度测量来看,星海集团的这两炉铝合金板很优秀。
  国内铝合金工厂没法比,拿到国际上对比,肯定是顶尖的铝合金板。
  接下来的工作,那就不是质量工程师的事了。
  研发工程师让工人切割取样,然后拿到机加工工厂去加工试样,要进行机械性能测试。
  下午四点钟切割好,司机拿货到总部基地机加工车间进行加工试样。
  第二天上午十一点钟时,机械性能结果出来了。
  每个炉号的板,每个拉伸、冲击实验取三个试样,由于板薄,弯曲是正弯,要求4个试样等。
  1号炉,拉伸做了三个试样,屈服强度分别是255.66MPa、251.23MPa、258.42MPa,抗拉强度分别是315.63MPa、311.43MPa、318.55MPa。
  2号炉的数据与1号炉相差不大,比较稳定。
  这个强度,比进口的优异10%左右。
  对汽车厂来说,也许这个并不重要,主要是塑性,即延伸率。
  因为要考虑到冷变形制造复杂结构的车门。
  星海集团的这6个拉伸试样,经测量后。
  延伸率在25%-28%之间!
  要求至少20%,符合要求。
  工程上常将延伸率δ≥5%的材料称为塑性材料,如常温静载的低碳钢、铝、铜等;
  而把延伸率δ≤5%的材料称为脆性材料,如常温静载下的铸铁、玻璃、陶瓷等。
  实际上,想冷变形结构复杂的车门,如果延伸率低于15%,如果变形比较大,就容易出现裂纹。
  延伸率和强度是矛盾,金属材料强度越高,延伸率就越低,这是所有金属材料的规律,沐阳是没法改变的。
  在4月21号,下午四点钟的时候,沐阳收到铝合金厂的实验数据报告。
  成功了!
  材料优越。
  而且,生产非常稳定,已经实现批量生产。
  如此,星海集团又多一项世界第一:铝合金汽车用板!
  过两天,同城的喆利汽车高层要过来考察。
  沐阳对此次考察非常重视,他要亲自陪同,如果批量生产不顺利,那他就尴尬了。
  喆利集团总部在H城,在江南省宁城、湘潭、蓉城、宝机、晋中等地建有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。
  上气大众、一气大众和上气通用(气=汽)依然稳守国内汽车产量前三,喆利汽车在前十名,到了2018年,就攀升到第四名。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