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学模拟器

第三百四十五章 深入交流!(求订阅)(2/4)

p>

这个惩罚,其实不算大,但也不算小。

对于一位已经攀爬到了教授位置的人而言,普通的黄白之物,他们其实追逐已经不太大,往那个地方爬,可能是他们毕生的追求。

毕竟学术圈里,这是实力和荣誉的象征。

这种惩罚,也不可能不谓大!

这一切,却是在周成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,发生的。

说完这些,刘志斌可能觉得这种话题,太过敏感,所以便赶忙移开话题到其他处。

「陈教授,你对现在,这个大环境,该怎么看?「

「国内在走专业与研究分离路线,这是国外四十年前就已经开始实施的路子,而且国外早就开始行了大外科、大急诊的路线。」

「现在这种形势下,到底这是件好事还是不是好事?「刘志斌问陈吉武,这是与他们息息相关的问题。

这个问题的层级有点高,周成便只能仔细听,认真吃饭,当作一个旁观者。

周成其实通过美剧,也是知道,国外的医院,反而是没有国内这么复杂的科室划分,当然,以前也有。

他们那边有专科划分,只是急诊的话,则是外科什么操作都在做的。而平诊的划分,则是比国内更加细致。

比如说,有人一辈子就只做髋关节置换,有人一辈子就只做膝关节置换,还有的人,只要在门诊做膝关节镜。

陈吉武眯了眯眼睛:「这个,我也不知道,暂时还不好说。」

「想要完全与国外的制度靠拢,国民基数不一样,而且基层和中层的综合实力也有差距。」

「除了极为顶级的医疗水平外,其实次级的水平,我们国家已经和国外相当了。但是国外的这种制度,在资本的运作下,已经极为完善了啊。」

「家庭医生、预约制度,还有公立与私立医院的分级,也是格外分明的。国内的环境,第一要务就是要及时地让患者得到诊治。」

「接近四倍的人口基数下,到底能不能做到更好,我觉得难度不小,但肯定是要往更好的方向发展。」

」我更为担心的是,如果国外的医疗企业一旦开始缩减对我国的药物出口的话,那么我们这边的医疗水平,可能会下滑。」陈吉武教授如此说道。

有一些疾病,国产药物与进口药物的疗效相当,那是都够用。

但是在一些极为复杂的病例上,进口的药物就是比国内的疗效好,这是客观事实。

在医学上、器械、药物、耗材,就是做饭时候的锅和火。

没了这些客观条件的支撑,那边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做关节镜手术,关节镜都没了,你怎么微创呢?

「这个问题,不仅是我们面临,其他地方也在面临。」刘志斌说话的时候,看了周成一眼。

喏,始作俑者在这呢。

就算不是周成捣鼓的,但是他也是助力之一。

资本的本质就是逐利与压迫,没有了利益,别人肯定不会赔本赚吆喝。目前不仅是医药行业所属的公司有点自乱阵脚,就连一些器械公司,也是市场相当混乱、良莠不齐。

」我觉得吧,总会能够找到合适的替代品。我们现在必须要面临一些选择,那就是到底是要服务更多的人,还是服务更难处理的病种的问题。」刘志斌一针见血地分析着。

怎么说呢,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尖锐。

服务更多的人,那么质量上,肯定会有所下降,但胜在便宜。如果非要所有人得到的服务都是最顶尖的,而且还要便宜实惠,这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!

不管是药品还是器械的厂商,人家不干啊。

如果是服务高难度的病种的话,那么走带量采购路线,肯定是没办法满足其要求的。

生老病死,临床之间,丝毫之差,就是生死相关。

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之下,毫不夸张的说,每一分钟,每一秒钟,都有庞大数字的新生命出生,也有人因为各种因素的疾病而死。

如果从更加深入地层面上去看,这些重症的病人,该不该死,那也不单纯是医生和医院说了算的?

这个问题,就是这么地尖锐。

还是那句话,巧妇难为无米之炊!

说到底,我们人类,不过就是工具的利用者,利用各种外来物,让我们活下去,而且活得更好,更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